文章解析

qīng
mén
yǐn
·
·
chūn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3
zhà
nuǎn
huán
qīng
lěng
fēng
wǎn
lái
fāng
dìng
tíng
xuān
jìn
qīng
míng
cán
huā
zhōng
jiǔ
yòu
shì
nián
bìng
lóu
tóu
huà
jiǎo
fēng
chuī
xǐng
chóng
mén
jìng
kān
gèng
bèi
míng
yuè
qiáng
sòng
guò
qiū
qiān
yǐng

译文

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对着落花酣饮,多喝了几杯酒就酩酊大醉与去年一样。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逐句剖析

"乍暖还轻冷":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

# 乍暖:天气骤然暖和起来。

"风雨晚来方定":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

"庭轩寂寞近清明":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

# 清明:节气名,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庭轩:庭院和走廊。

"残花中酒":对着落花酣饮,

# 中酒:喝醉了酒。《汉书·樊哙传》:“项羽既飨,军士中酒。”杜牧《睦州四韵》诗:“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又是去年病":多喝了几杯酒就酩酊大醉与去年一样。

# 去年病:指去年喝醉了酒,即中酒。

"楼头画角风吹醒":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

# 楼头画角:指谯楼(城门上的望楼)上的画角。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画角声断谯门。”画角,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入夜重门静":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

# 重门:一道道门户。

"那堪更被明月":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溶溶月光,

"隔墙送过秋千影":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门引·春思》是北宋词人张先创作的词作。此词上阕从触觉、听觉、视觉等角度描绘伤春之景,通过“乍暖还轻冷”“风雨”“残花”等意象,渲染出春尽时的寂寞氛围;下阕转而怀旧,以“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元素,将往昔情思融入静谧夜色之中。全词情景交融,含蓄委婉,借春景抒怀旧之情,将细腻复杂的情感寄寓于景物描写,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青门引·春思》是张先在寒食节临近清明时,于家中所创作。彼时春深,却依旧乍暖还寒,词人独居家中,周遭寂寥冷清。寒食清明本是众人踏青怀人、寄托情思的传统节日,而词人却只能独坐空庭。冷雨、落花等景象,触动了他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也让他愈发感慨自己生活的孤独寂寞,由此触发忧苦心境,写下了这首伤春怀旧的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怀旧题材的作品。词中描绘了寒食清明时节乍暖还寒、风雨过后庭轩寂寞、残花凋零的春景,营造出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因孤独处境而生的忧苦心境,以及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乍暖还轻冷”精准勾勒春日天气的反复无常——寒暖交替、风雨忽至又骤歇,表面写天气“轻冷”,实则暗喻词人内心的孤寂清冷。风雨的“不定”映射人生境遇的起伏(如美好事物易逝),为全词奠定萧瑟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乍暖还轻冷”的天气反复开篇,春寒与暖意交替的细微感知,暗喻词人内心的起伏不定。风雨初歇后“庭轩寂寞近清明”的冷清庭院,既是寒食时节的实景描写,更是词人孤寂心境的外化——清明本应踏青欢聚,却因“寂寞”二字折射出物是人非的怅惘。落花成阵、风拂帘幕的暮春图景中,“春已迟暮”的衰颓既是自然规律的写照,亦隐喻美好易逝的宿命。词人以“又是去年病”收束上片,将年复一年的孤独循环凝为“借酒浇愁”的无奈,醉意虽暂忘忧,却反使愁恨愈深,形成“醒时愁更浓”的恶性循环。下片以“楼头画角风吹醒”的骤然清醒切入,凄厉角声与晚风交织,撕破醉意朦胧的假象。角声的尖锐与风的凛冽刺破夜色,暗示词人内心积郁的愁恨已至临界。“入夜重门静”与“明月送过秋千影”的虚实意象形成张力:月光跨越墙垣投射秋千残影,既是往昔欢愉的缥缈痕迹,亦是当下孤寂的具象投射。秋千影的“虚”与词人情的“实”在月光中浑然交织,自然之景成为心象的延伸。末句“那堪更被明月”的慨叹,以明月为媒介,将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影。全词以暮春的凋零为经,醉醒的恍惚为纬,在“庭轩寂寞”与“秋千影”的意象叠合中,完成对时空流转与人生困顿的深沉叩问。上片以实写虚,借天气变迁暗喻心境裂痕;下片以虚传实,凭秋千残影投射记忆残片。张先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笔法,让景物成为情感的容器:风是愁风的触感,月是孤月的光影,而秋千影则是记忆与现实的褶皱,在虚实相生中凝练出宋词含蓄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怀则愈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 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至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其杳渺之致。

清黄苏《蓼园词选》

# 韵流弦外,神在个中。耆卿而后,声调渐变,子野犹多古意。

清陈廷焯《大雅集》卷二

# 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此首与《天仙子》同为子野韵胜之作。首叙所处之境,已极悲凉。时节则近清明,所居则寂寞庭轩,气候则风雨交加、冷暖不定。人处此境,情何以堪,故于对花饮酒之际,又不禁勾起去年伤春之病。谓“风雨晚来方定”,可见沉阴不开,竟日凄迷;谓“又是去年病”,可见羁恨难消,频年如此。

中华诗词学会原名誉会长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下一篇:宋·苏轼《定风波·红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