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单衣试酒":正是换单衣的时节,
# 试酒:宋代风俗,农历三月末或四月初偿新酒。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这里用以指时令。
"恨客里、":只恨客居异地、
# 恨客里:一作“怅客里”。
"光阴虚掷":光阴白白地流逝。
"愿春暂留":祈求春天暂留片刻,
"春归如过翼":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
# 过翼:飞过的鸟。
"一去无迹":一去无痕迹。
"为问花何在":试问蔷薇花儿今何在,
"夜来风雨":夜里一场急风骤雨,
"葬楚宫倾国":埋葬了南楚倾国的佳丽。
# 楚宫倾国:楚王宫里的美女,喻蔷薇花。倾国:美人,这里以之比落花。
"钗钿堕处遗香泽":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堕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
# 钗钿堕处:花落处。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乱点桃蹊":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
# 桃蹊:桃树下的路。,乱点:落花飞散貌。
"轻翻柳陌":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
# 柳陌:绿柳成荫的路。
"多情为谁追惜":多情人有谁来替落花惋惜。
# 多情为谁追惜:即“为谁多情追惜”,意即还有谁多情(似我)地痛惜花残春逝呢?
"但蜂媒蝶使":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
"时叩窗隔":时时叩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
# 窗隔:窗棂。
"东园岑寂":东园一片静寂,
# 岑寂:寂静。
"渐蒙笼暗碧":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
"静绕珍丛底":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
# 珍丛:指蔷薇花丛。珍,贵重。
"成叹息":不断地唉声叹气。
"长条故惹行客":蔷薇伸着长枝条,故意钩着行人的衣裳。
# 惹:挑逗。
"似牵衣待话":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诉话语,
"别情无极":表现出无限地离情别情。
"残英小、":拾一朵小小的残花,
"强簪巾帻":在头巾上勉强簪起。
# 强簪巾帻:勉强插戴在头巾上。巾帻:头巾。
"终不似一朵":终究不像一朵鲜花,
"钗头颤袅":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
# 颤袅:摇曳。
"向人欹侧":向人俏媚地斜倚。
# 向人欹侧:向人表示依恋媚态。欹侧,偏向一旁。
"漂流处、":在落花漂流的地方、
"莫趁潮汐":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
"恐断红、":惟恐那破碎的花儿,
# 恐断红:恐断红、尚相思字:意指红花飘零时,对人间充满了依恋之情。用唐人卢渥和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的典故。见范摅《云溪友议》:唐卢渥到长安应试,拾得沟漂出的红叶,上有宫女题诗。后娶遣放宫女为妻,恰好是题诗者。
"尚有相思字":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
# 尚有:还写着寄托。
"何由见得":如何可以看出来呢?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六丑・落花》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描绘暮春时节落花飘零之景,将落花比作美人,以枝条牵衣等拟人化描写,展现花与人的惜别情状。该词借落花,表达了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更以落花自喻,抒发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的迟暮之叹,饱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伤。
2. 写作手法
比喻:这首词善用比喻传递深挚情思。以“过翼”喻春归之速,如飞鸟掠过,极写春光消逝的急迫感;用“楚宫倾国”喻蔷薇,既赋花以美人姿态,又暗合漂泊者身世之叹;“钗钿”喻落花,化用诗句,既写残花遗香的凄美,又借美人首饰的精致强化凋零之痛;“蜂媒蝶使”以拟人化比喻,将昆虫比作传情使者,反衬人之孤独。结尾“断红”以红叶题诗典故喻落花,寄寓相思难寄的怅惘,多重比喻层层递进,使抽象情感具象可感,物我交融中见深情。设问:此词善用设问手法,层层递进地深化情感。上片“为问花何在”陡起一问,既呼应“春归”之叹,又以“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作答,将惜花与伤春融为一体,暗喻身世飘零之慨;继而“多情为谁追惜”再设疑问,以“蜂媒蝶使,时叩窗隔”的无知之态反衬无人怜惜的孤寂,强化词人内心的怅惘。下片结尾“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以问句收束,明知落花难驻却仍存幻想,既借红叶题诗典故寄托相思,又以诘问语气将惜花之情推向“求而不得”的悲戚顶点,使全词在疑问与慨叹中形成回环往复的抒情脉络。衬托:词中多处使用衬托手法。上片以“蜂媒蝶使,时叩窗隔”的热闹反衬“多情为谁追惜”的孤独,蜂蝶无知而频叩窗牖,更显词人对落花无人怜惜的怅惘;下片“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以草木繁茂的静景,衬托词人绕丛叹息的动影,寂静园林愈见人物心境的寂寞。结尾“残英小、强簪巾帻”,以残花强簪的无奈,反衬记忆中“钗头颤袅”的娇艳,今昔对比中尽现时光流逝的苍凉,层层衬托使羁旅伤春之情层层递进。
3. 分段赏析
词作上片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起笔,“正”字锚定当下时序,“单衣试酒”勾勒出客居者的日常姿态,而“怅”点出光阴虚掷的愁绪。这一开篇看似平淡,却暗藏深意:试酒本是赏春乐事,客中试酒却成了年华虚度的注脚,平淡叙事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反差。“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三句陡转,以层层递进的笔法写尽惜春之切。“愿春暂留”是对美好事物的本能挽留,“春归如过翼”却以飞鸟掠过的迅疾,喻指春光流逝的不可逆转,“一去无迹”则将这种消逝推向终极——不仅速度惊人,更毫无踪迹可循,将惜春之情从不舍升华为无奈的绝望。“为问花何在?”的设问,将视角从春光转移到落花,成为上片的情感转折点。“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以风雨葬花的意象承接问句,化用韩偓“夜来风雨葬西施”诗意,以“楚宫倾国”代指蔷薇,既符合音律要求,又暗合“香草美人”的传统象征。这里的“葬”字极具张力:它既是对落花飘零的客观描述,又暗含人为摧残的悲剧意味,而“倾国”之花则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词人在此巧妙地将花与人的命运交织:落花的“无家”,恰似漂泊者的天涯孤旅;花容的凋零,亦如人生的盛衰无常。“钗钿堕处遗香泽”以下六句,词人以工笔细描展开落花图景。“钗钿”源自“晚风飘处似遗钿”,将凋零的花瓣比作美人遗落的首饰,残香犹存却芳踪难觅,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让凋零的凄美触手可及。“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则以动态画面打破静态的哀伤:落花在桃蹊柳陌间翻飞,看似杂乱无章,却因“桃蹊”“柳陌”的雅致背景,生出一种别样的情致。这种“惨景”与“情致”的矛盾统一,恰如词人内心的复杂况味——既为落花凋零而悲,又为其风韵犹存而叹。“多情为谁追惜?”的询问让人在春去花残的寂寥中寻找共鸣。当世人皆随春去,唯有“蜂媒蝶使,时叩窗隔”,无知的蜂蝶反而成为痴情的象征。它们的“时叩窗隔”,既是对花之残香的本能追逐,也暗含对词人“追惜”之情的无声呼应。这一抑一扬之间,词人以蜂蝶的“无情”反衬人类的“多情”,更以蜂蝶的“有情”暗示自己的孤独——毕竟,连无知的生灵都在提醒他珍惜,而他所珍惜的,却早已无人问津。上片以两个问语收束,“为问花何在”是对自然规律的无奈诘问,“多情为谁追惜”则是对世态炎凉的深沉慨叹,两问相叠,将惜花之情与身世之叹融为一体,为下片的人花对话埋下伏笔。下片以“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的冷寂场景切入,碧叶成荫的“岑寂”与上片的“花谢”形成鲜明对照,既是自然时序的必然结果,也是词人“光阴虚掷”的呈现。“静绕珍丛底,成叹息”,一个“绕”字写尽词人的不舍与执着,而“叹息”将上片压抑的情感倾泻而出。这叹息既是对落花的怜惜,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人花互动。“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三句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无情的蔷薇枝条以人的情感:它“故惹行客”,似在主动挽留;“牵衣待话”,又如恋人般难舍难分。这“故惹”二字,写尽花之“多情”,更道尽人之“痴绝”——唯有心怀深情者,才会在草木中感知到情感的回应。此处的“行客”与“长条”,既是两个独立的主体,又是同一灵魂的两面:行客的孤寂,在长条的“牵衣”中得到慰藉;长条的“别情”,实则是行客内心的投射。“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四句,将痴态推向第二层。词人见枝头残英,竟不顾其“小”且“残”,强行将其簪在头巾之上。“强”字中既有对残英的怜惜,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执念——明知残英不及盛花之美,却仍要将其留在身边,实则是诗人试图对抗岁月的流逝。“钗头颤袅”的回忆与“巾帻强簪”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前者是青春盛景的鲜活记忆,后者是年华不再的悲凉现实,两相对照,让人不禁为词人的“固执”心酸。结尾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以近乎哀求的语气,将惜花之情升华为对永恒的追寻。词人担心落花随潮汐远去,更担心“断红”上的“相思字”永无得见之日。此处化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却反其意而用之:传统红叶题诗象征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词人却担心这份“相思”会随流水消逝,字里行间浸透了对“永诀”的恐惧。“何由见得”的反问既是对落花命运的终极叩问,也是对人生缺憾的质疑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表面写“惜花”,实则蕴含“惜人”深意。词人巧妙运用慢词铺叙延展的特性,笔触在花与人之间自如转换:时而聚焦落花凋零之态,时而刻画客子怅惘之容,时而将花与人的命运交织共写。既摹写人与花同遭风雨、身世飘零的共性,又以花残犹得蜂蝶眷顾,暗衬人在客中无人追惜的孤寂。全词在回环往复的叙事中,层层递进地抒发惜花之情,同时将自身漂泊宦海、光阴虚掷的慨叹融入其中,花与人相互映照,情与景交织共鸣。
# 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
清黄苏《蓼园词选》
# 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自逝……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愿春”三句)逆入平出,亦平人逆出。(“为问”三句)搏兔用全力。(“静绕”三句)处处断,处处连。(“残英”二句)“愿春暂留”。(“飘流”数句)“春归如过翼”。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独。
近代谭献《词辨》卷一
# 此处(指“为问”三句)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上一篇: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下一篇:宋·陆游《南乡子·早岁入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