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刘郎玉斗":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
# 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至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亚父者,范增也,……坐须臾,沛公起如厕,……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挂帆西子扁舟":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
# 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千古风流今在此":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
"万里功名莫放休":如今都汇聚在这里,
"君王三百州":君王统辖着广袤的三百个州郡。
# 三百州:此云三百州,盖包括南宋统治区域与中原旧疆而约略言之。
"燕雀岂知鸿鹄":燕雀怎么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 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貂蝉元出兜鍪":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 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进爵为侯。……加领东平太守。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盘龙曰:“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却笑泸溪如斗大":可笑泸溪地小如斗,
"肯把牛刀试手不":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
# 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寿君双玉瓯":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 玉瓯:玉制酒杯。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以劝勉为主题,词中直言“万里功名莫放休”,劝范如山勿因职位卑微而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君王三百州”暗指大宋江山亟待收复,呼应辛弃疾一贯的抗金主张。辛弃疾以豪放的笔触、丰富的典故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用典:辛弃疾在词的开篇便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即“掷地刘郎玉斗”和“挂帆西子扁舟”。这两个典故分别来自历史故事和传说,既丰富了词的内容,又增加了词的深度和韵味。同时,这两个典故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感叹报国无门的复杂心境。对比:词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掷地刘郎玉斗”与“挂帆西子扁舟”的对比,“燕雀”与“鸿鹄”的对比等。这些对比不仅增强了词作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使得词人的思想情感更加鲜明突出。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始,作者辛弃疾巧妙地融入了两个典故,寓意深远。首典为“掷地刘郎玉斗”,源自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向亚父范增献玉斗的情节。范增因项羽未纳其言,放走了劲敌刘邦,愤而将玉斗掷地,以剑击破,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愤慨。次典则是“挂帆西子扁舟”,讲述春秋时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远离尘嚣的传奇。这两个典故虽未直接提及范增、范蠡之名,却巧妙地隐含了与主人公范如山同姓的两位智者的身影,以此比喻范如山,期望他能如二范般才智过人,胆识兼备,为国家竭诚尽智,贡献力量。此种隐晦而富有艺术特色的开篇,为后续的正面劝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言辞更具说服力,情感更为真挚动人。继而,作者以“千古风流应在我辈”为引,激励范如山勿错失建功立业的良机,时刻铭记大宋的辽阔疆域与万民福祉。转入下片,针对范如山对于出任泸溪县令的犹豫,辛弃疾再次运用典故,寓情于理,进行深入的劝勉。他首先以“燕雀岂知鸿鹄之志”比喻范如山胸怀大志,不甘平庸;又以“貂蝉元出兜鍪”之典,说明尊贵之位需经实战历练方可得来,鼓励范如山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积累功绩。接着,借用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表达了对范如山屈居泸溪的同情与理解,同时暗示即便宗悫这样的英雄亦曾遭遇困境,何况常人。最后,作者反用孔子“割鸡焉用牛刀”之意,鼓励范如山不妨将泸溪视为初试锋芒之地,以“牛刀杀鸡”,大展身手,治理好泸溪,彰显自身才华。
4. 作品点评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高超艺术特色和重要历史意义的诗作。它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家国情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借鉴。
上一篇: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