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天":晚秋时节,
"一霎微雨洒庭轩":一阵细雨突然飘洒在庭院的轩窗前。
# 庭轩:庭院里有敞窗的厅阁。,一霎:一阵。
"槛菊萧疏":栏杆外的菊花凋零萧索,
# 槛菊:栏杆外的菊花。
"井梧零乱":井边的梧桐落叶零乱,
# 井梧: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源自唐薛涛《井梧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惹残烟":还笼罩着几缕残烟。
"凄然":满心凄凉,
"望江关":眺望江关。
# 江关:疑即指荆门,荆门、虎牙二山(分别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和宜昌市)夹江对峙,古称江关,战国时为楚地。
"飞云黯淡夕阳间":只见黯淡的飞云在夕阳余晖中飘来飘去。
"当时宋玉悲感":当年宋玉生发悲秋之感,
# 宋玉悲感:战国楚宋玉作《九辩》,曾以悲秋起兴,抒孤身逆旅之寂寞,发生不逢时之感慨。
"向此临水与登山":曾在此临水登山。
"远道迢递":路途遥远漫长,
# 迢递:遥不可及貌。迢:高貌。
"行人凄楚":远行之人满心凄楚,
"倦听陇水潺湲":听厌了陇水潺潺的流淌声。
# 潺湲:水流貌。,陇水:疑非河流名,实为陇头流水之意。
"正蝉吟败叶":正当寒蝉在衰败的树叶间哀鸣,
"蛩响衰草":蟋蟀在枯黄的草丛里啼叫,
# 蛩:蟋蟀也。
"相应喧喧":彼此交织,喧闹不止。
"孤馆":在孤寂的客馆里,
"度日如年":觉得一天长得如同一年。
"风露渐变":秋风寒露渐渐袭来,
"悄悄至更阑":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 更阑:五更将近,天快要亮了。犹言夜深。
"长天净":长空宁静,
"绛河清浅":银河清浅,
# 绛河:即银河。天空称为绛霄,银河称为绛河。
"皓月婵娟":明月皎洁美好。
# 婵娟:美好貌。
"思绵绵":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夜永对景":长夜漫漫,面对如此夜景,
# 夜永:夜长也。
"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怎忍心屈指计算,暗自回想从前。
"未名未禄":那时没有功名利禄,
"绮陌红楼":却在繁华街道、歌楼舞馆中,
# 绮陌红楼:犹言花街青楼。绮陌:繁华的道路。
"往往经岁迁延":常常虚度一年又一年。
# 迁延:羁留也。,经岁:经年,以年为期。
"帝里风光好":京都的风光无限美好,
# 帝里:京城。
"当年少日":当年青春年少,
"暮宴朝欢":整日里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更何况还有一群狂放怪异的朋友,
# 狂朋怪侣:狂放狷傲的朋友。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遇到听歌饮酒的场合,就竞相流连忘返。
# 竞:竞相也。
"别来迅景如梭":离别之后,时光飞逝如梭,
# 迅景:岁月也,光阴易逝,故称。
"旧游似梦":往日的游乐如同梦境,
"烟水程何限":如烟水般的行程不知还有多少。
# 程:即路程。
"念名利":想到功名利禄,
"憔悴长萦绊":自己身心憔悴却始终被它牵绊。
# 萦绊:犹言纠缠。
"追往事、":追忆往事、
"空惨愁颜":只徒然让自己面容凄惨忧愁。
"漏箭移":计时的漏箭移动,
# 漏箭: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漏箭移即光阴动也。
"稍觉轻寒":渐渐感觉到一丝轻寒。
"渐呜咽":听到几声凄厉呜咽,
"画角数声残":断断续续的画角声。
# 画角:古时军用管乐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发声哀厉高亢,多用于晨昏报时或报警,因表面有彩绘,故称画角。
"对闲窗畔":面对闲静的窗户,
"停灯向晓":吹灭灯火,等待拂晓,
# 停灯:即吹灭灯火。
"抱影无眠":独自抱着身影,难以入眠。
# 抱影无眠:守着自己的孤影,一夜没有睡着。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羁旅题材的慢词。描绘了晚秋时节,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的凄凉景象,营造出凄清氛围。词人望江关,触景生情,借宋玉悲秋典故,写出行人远道迢递的凄楚。又通过描写孤馆中从傍晚到深夜的景色,如长天静、绛河清浅、皓月婵娟等,表达了词人的绵绵秋思。下片追忆往昔在帝京的风光日子,暮宴朝欢,有狂朋怪侣相伴,而如今别后时光如梭,旧游如梦,自己却被利名牵绊,憔悴不堪。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羁旅漂泊、仕途失意的愁苦。
2. 写作手法
用典:“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这里用的是宋玉悲秋的典故。战国时期楚国宋玉作《九辩》,开篇即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以秋景起兴,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寥的悲愁,从此“宋玉悲秋”便成为文人悲秋主题的经典意象。词人看到晚秋时节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等凄凉秋景,触景生情,联想到宋玉当年临水登山,感秋而悲的情景。通过运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增添了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另一方面,借宋玉悲秋所蕴含的愁绪,来抒发自己作为羁旅之人,在漂泊途中所感受到的凄楚、孤寂以及对仕途不顺的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白描:“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此句未用过多修饰性词语,仅以简洁的笔触,直白地勾勒出栏杆外菊花凋零、井边梧桐落叶零乱且笼罩着残烟的景象,不加渲染地呈现出晚秋的衰败与凄凉,是典型的白描手法。铺陈:“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听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这部分从往昔在帝京的美好生活写起,详述当年风光,有狂朋怪侣相伴,暮宴朝欢、当歌对酒的欢乐场景;接着叙述别后时光飞逝,旧游如梦,自己被利名牵绊而憔悴;随后又描写深夜中时光流逝、画角呜咽,自己在窗前抱影无眠的孤寂。按照时间和情感发展的顺序,层层展开,将往昔与如今的情景、情感等进行细致铺陈叙述,是铺叙手法的体现。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以“晚秋天”点明时令,紧接着描绘驿馆内“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的衰残之景,寥寥数语便奠定全词凄凉基调。柳永对春秋二季感触颇深,晚秋之悲常为其自伤。微雨洒于庭轩,他眼中庭轩景物萧索,一个“惹”字将秋意的蔓延生动呈现。随后笔锋一转,“望”向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这憔悴之云与西坠夕阳,让词人自然联想到宋玉。“临水与登山”,本就是文人念远伤别的时刻,柳永由此怀古,感叹逢秋悲感,古今皆然。继而又回到自身处境,“远道迢递”,自己作为“凄楚行人”,在仕途上厌恶“名牵利惹”却又难以割舍,对“陇水潺湲”感到“倦听”。最后以“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进一步烘托烦躁心绪,上片叙景描情在此收束,为后文抒情蓄势。中片由傍晚过渡到深夜,“孤馆度日如年”直接道出词人在异乡孤馆的煎熬。“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点明时间流逝,深夜中词人凝望“长天静,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景虽美却难掩其内心孤寂。“思绵绵”引发词人对往昔的追忆,“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这其中既有对虚度岁月的懊恼,也饱含对命运的质问。柳永一生矛盾,此时他处于残年,回首往事,难以说清不堪回首的究竟是曾经的轻狂,还是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此片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出柳永内心的复杂矛盾,白描与铺叙手法并用,使情感表达细腻而有条理。下片续写往昔在帝京的生活,“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描绘出年少时在京都的欢乐奢靡。但“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时光飞逝,往昔如梦,如今只剩漂泊。“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直接抒发被名利牵绊的痛苦和对往事追忆的无奈。“漏箭移、稍觉轻寒。听呜咽、画角数声残”,通过时间与声音变化,渲染出清冷氛围。最后“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将词人孤独无眠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此片与前片衔接紧密,在内容上大开大阖,情感表达一气呵成。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长达212字,是词史上的长调作品。全词由近及远、由今忆昔、由景入情,层次丰富。柳永以细腻笔触,运用白描、铺叙等手法,将羁旅愁绪、身世之感与往昔追忆相融合,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宋人将其与《离骚》媲美,王灼赞“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足见其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 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
宋学者王灼《碧鸡漫志》
上一篇:宋·苏轼《江神子·恨别》
下一篇:宋·马子严《阮郎归·西湖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