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
·
xīn
yuè

朝代:宋作者:王沂孙浏览量:3
jiàn
xīn
hén
xuán
liǔ
dàn
cǎi
chuān
穿
huā
yuē
chū
míng
biàn
便
yǒu
tuán
yuán
shēn
shēn
bài
xiāng
féng
shuí
zài
xiāng
jìng
huà
méi
wèi
wěn
liào
é
yóu
dài
hèn
zuì
kān
ài
yín
gōu
xiǎo
bǎo
lián
guà
qiū
lěng
qiān
yíng
kuī
xiū
wèn
tàn
màn
nán
jīn
jìng
tài
chí
yóu
zài
liáng
chù
rén
chóng
qīng
jǐng
shān
yǒng
shì
dài
kuī
duān
zhèng
kàn
yún
wài
shān
hái
lǎo
jìn
guì
huā
yǐng

译文

一痕新月渐渐挂上柳梢,淡净的月彩从花树间透过,朦胧的光华将初降的暮色划破。新月明艳便使人生出团圆的意愿,闺中佳人更深深拜月祈盼,祝愿能与心上人相逢在那花香迷人的小径。一弯新月就像两道美人的秀眉没有画完,一定是嫦娥、还带着离恨别情。最令人喜爱的是、寥廓明净的天空上,那弯新月小巧玲珑,恰似宝帘上的帘铮。月有圆亏缺盈,千古以来就是如此,不必细问究竟。我叹息吴刚徙然磨快玉斧,也难以将此轮残月补全。长安故都的太液池依然存在,只是一片萧条冷清、又有谁人能重新描写昔日清丽的湖山。故乡的深夜漫长悠永。我期待、月亮快些圆满澄明,端端正正地照耀我的门庭。可惜月影中的山河无限,我却徒自老去、只能在月影中看到故国山河的象征。

逐句剖析

"渐新痕悬柳":一痕新月渐渐挂上柳梢,

# 新痕:指初露的新月。

"淡彩穿花":淡净的月彩从花树间透过,

# 淡彩:微光。淡一作澹。

"依约破初暝":朦胧的光华将初降的暮色划破。

# 初暝:夜幕刚刚降临。,依约:仿佛;隐约。

"便有团圆意":新月明艳便使人生出团圆的意愿,

# 团圆意:唐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此处反用其意。

"深深拜":闺中佳人更深深拜月祈盼,

# 深深拜:古代妇女有拜新月之风俗,以祈求团圆。

"相逢谁在香径":祝愿能与心上人相逢在那花香迷人的小径。

# 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画眉未稳":一弯新月就像两道美人的秀眉没有画完,

# 未稳:未完,未妥。

"料素娥、":一定是嫦娥、

# 素娥:嫦娥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

"犹带离恨":还带着离恨别情。

"最堪爱、":最令人喜爱的是、

"一曲银钩小":寥廓明净的天空上,那弯新月小巧玲珑,

# 银钩:泛指新月。

"宝帘挂秋冷":恰似宝帘上的帘铮。

"千古盈亏休问":月有圆亏缺盈,千古以来就是如此,不必细问究竟。

# 盈亏:满损,圆缺。

"叹慢磨玉斧":我叹息吴刚徙然磨快玉斧,

# 慢磨玉斧:玉斧,指玉斧修月。慢,同“谩”,徒劳之意。

"难补金镜":也难以将此轮残月补全。

# 金镜:比喻月亮。

"太液池犹在":长安故都的太液池依然存在,

# 太液池:汉唐均有太液池在宫禁中。

"凄凉处、":只是一片萧条冷清、

"何人重赋清景":又有谁人能重新描写昔日清丽的湖山。

"故山夜永":故乡的深夜漫长悠永。

# 故山夜永:故山,旧山,喻家乡。夜永,夜长;夜深。多用于诗中。

"试待他、":我期待、

"窥户端正":月亮快些圆满澄明,端端正正地照耀我的门庭。

# 端正:谓圆月。

"看云外山河":可惜月影中的山河无限,

# 云外山河:暗指辽阔的故国山河。月影。

"还老尽、":我却徒自老去、

"桂花影":只能在月影中看到故国山河的象征。

# 桂花影:月影。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指大地上的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眉妩·新月》是宋代词人王沂孙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新月初升之景,以“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刻画新月如淡痕悬于柳梢,淡彩穿花,初破暮色的轻柔姿态;又以“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等句,借人们对新月生出团圆之愿、女子拜月等情景,融入离恨别愁。下片从对月的盈亏规律感叹起,“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借玉斧修月典故,表达对山河破碎难以重圆的悲痛;“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用汉唐帝王于池边赏月的典故,感慨故都荒凉,无人再赋盛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以期待月圆却见山河残破,将亡国之哀推向极致。此词以新月为线索,将个人情感与家国之痛紧密相连,意象优美而苍凉,情感深婉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眉妩・新月》由宋末元初的王沂孙所作。当时南宋国破覆亡,尽管新月依旧,民俗相仍,但山河已易主。在人月相对之时,亡国之痛自然勾起。王沂孙面对祖宗沉沦、今昔巨变,借咏新月寄托对亡国的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题材的词。描绘了新月初升的优美景象,以及人们对新月的情感和联想,融入离恨别愁;又借月的盈亏,结合诸多典故,表达了对山河破碎、故国难复的悲痛,以及对故园的深深思念。这是一首写咏物抒情题材的词,借新月景象写出了词人的离恨别愁以及深沉的亡国之痛与故园之思。

2. 写作手法

双关:“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桂花影”表面指月中桂树的影子,实际双关,借指大好河山,影射山河破碎、岁月流逝,隐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故国的思念。用典:“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运用了玉斧修月的典故。传说有仙人持玉斧修月,这里以缺月难补,比喻山河破碎,难以恢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残破的悲痛与无奈。“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用汉唐皇帝于太液池边赏月的典故,今昔对比,感慨故都荒凉,无人再赋昔日清景,抒发亡国之痛。比喻:“最堪爱、一曲银钩小”,把新月比作“银钩”,形象地描绘出新月小巧弯曲的形状,生动展现新月之态。“画眉未稳”,将新月比作未画好的眉毛,细腻体现新月的朦胧与独特形态。

3. 分段赏析

上片对新月的描绘,匠心独运地营造出清新轻柔且妩媚动人的氛围。“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冥”,一个“渐”字如灵动的画笔,勾勒出初升新月的曼妙姿态。新月恰似佳人轻描淡写的眉痕,悄然悬挂在柳梢之上。随着它缓缓攀升,那淡淡的月色如薄纱般轻笼花丛,似有若无地在花间穿梭,仿佛一股轻柔之力,渐渐拨开了笼罩大地的暮霭,独特韵致尽显。面对如此清新美妙的新月,人们不禁心生团聚之愿。“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深深拜”三字,将人们对团圆的殷切期盼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同赏之人未归,“相逢谁在香径”的怅惘瞬间涌上心头,让这份欣喜与祈望染上一抹哀愁,连新月也仿佛被笼罩上一层凄清色彩。从憧憬到怅惘,词人以离人视角观月,那纤纤新月如同尚未精心描绘的美人蛾眉,想来是月中嫦娥因伤别离,才呈现出这般模样,借此托出“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孤独自伤之情。“画眉未稳”与“新痕”相呼应,紧扣“素娥”“离恨”,由月及人,含蓄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曲折的情思。“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又从嫦娥引发的感触折回到新月本身。在浩渺无垠的夜空之中,小巧的新月如银钩遥挂。秋空的清冷,新月的渺小,让词人对新月的怜爱之情,增添了几分幽渺之意。下片“千古盈亏休问”,如一声深沉喟叹,将月亮与人世盈亏往复的规律一语道尽。从中词人领悟到宇宙间支配无限时间的永恒规律,再反观人世,生命短促、世事无常、兴亡盛衰的悲哀便涌上心头。“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借用玉斧修月的典故,沉痛地表现出复国无望的绝望。“休问”“慢磨玉斧”“难补金镜”这些决绝之语,饱含着绝痛、惶惑与悲哀,蕴含着一种融合历史与宇宙视角的时间忧患意识。“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总括往昔宋帝于池边赏月的盛景。如今故都已非昔日模样,王沂孙由此感怀而发,寥寥数语,写尽古今兴衰,物是人非,凄凉至极。“故山夜永”,“夜永”二字,烘托出残月黯淡之景,恰似亡国之哀如漫漫长夜,无尽地煎熬着亡国遗民的心灵,将词人的哀伤渲染到极致。“试待他、窥户端正”,笔锋一转,别开生面,尽显沉郁顿挫之姿。“窥户端正”呼应上片的“团圆意”,可故乡山河破碎,即便他日月亮圆满,“还老尽,桂花影”。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的桂花影实则指大地上的月光。月亮盈亏有常,可大地山河却难以恢复旧时清影,词人对故国执着缠绵的痛悼之情,千载之后,仍令人为之动容、低徊不已。

4. 作品点评

唐人有拜新月的习俗,宋人亦喜爱在新月下宴饮。临宴题咏新月,是南宋文士的风雅之举。赏月、观月、因月感怀,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沿着词人因新月而生的今昔交织的情感轨迹,那些与新月相关的人情典故,无不寄托着他深沉的怀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后半忽用纵笔,却又是虚笔,寄慨无端,别有天地,极龙跳虎卧之奇,海涵地负之观。

清陈廷焯《大雅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下一篇: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