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团新碾瀹花瓷":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
# 花瓷:指茶碗。,瀹:烹茶或泡茶。,新碾:即旋碾旋泡。,月团:茶饼名。蔡襄《茶录》:“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即色白,或经宿则色昏矣。”
"饮罢呼儿课楚词":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 楚词:即《楚辞》。
"风定小轩无落叶":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半写日常雅趣,新碾的 “月团” 茶饼烹于花瓷茶具,饮罢唤儿课楚词,在家庭生活的细节中见诗人对生活的讲究、教子之严及对经典文化的珍视,暗透文人精神追求;后半绘自然微景,风定轩静,青虫相对吐丝,以 “无落叶” 的空寂衬托 “吐秋丝” 的生机,从对自然微末的细腻观察中见内心澄明。茶烟书香的温馨人情与青虫吐丝的闲静秋景浑然一体,共同构筑超脱世俗的精神空间,体现诗人对生活本真的热爱与超逸尘俗的情怀。
2. 分段赏析
《秋日三首(其二)》描绘了秋日里诗人居家品茗教子、静观自然的闲适场景,于平凡琐事中见淡泊情怀。前两句“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聚焦家庭生活:新碾的“月团”茶饼(形如圆月的茶饼)烹于精美的花瓷茶具,茶之香与器之雅相映成趣,足见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与雅趣。饮罢茶后唤儿子诵读《楚辞》,既显教子之严,亦见其对经典文化的珍视,与醉心“酒色财气”的世俗官僚形成鲜明对比,暗透文人特有的精神追求。后两句“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转绘静室秋景:风停轩静,树梢暂无落叶飘落,唯有青虫在相对吐丝,其细微动作在静谧中更显清晰。诗人以“无落叶”的空寂衬托“吐秋丝”的生机,于小处着笔,将注意力投向微末的昆虫世界,足见其对自然观察的细腻与内心的澄明。青虫吐丝的画面,既暗合秋日时序,又象征诗人在简朴生活中自得其乐,仿佛遗忘尘世纷扰,沉浸于物我相谐的诗意境界。全诗以“人情”与“秋景”为经纬:前半写日常雅趣,后半绘自然微景,看似无关却浑然一体——茶烟书香的温馨与青虫吐丝的闲静,共同构筑了超脱世俗的精神空间。语言朴素而画面鲜活,于“流丽”中见“淡泊”,正如方回所言,深得“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山水诗的余韵,在平易中见出诗人对生活本真的热爱与超逸尘俗的情怀。
# 晋宋间,沃州山帛道猷诗曰:“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后秦少游诗云:“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僧道潜号参寥,有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其源乃出于道猷而更加锻炼,亦可谓善夺胎者也。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 (少游)别有《秋日》绝句三首“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谓虹霓。皆极怪丽。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
# 《艺苑雌黄》云:“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于理方善。”石敏若《咏雪》诗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之语,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邪?虽豪,觉畔理。如秦少游《秋日》绝句:“连卷雌霓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语豪而且工。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