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来":每当秋天来临,
"转添甚况味":便增添了许多别样滋味。
"金风动、":秋风轻轻吹动、
"冷清清地":到处一片冷冷清清。
"残蝉噪晚":残蝉在傍晚聒噪鸣叫,
"甚聒得、":吵得人、
"人心欲碎":心都要碎了。
"更休道、":更不用说、
"宋玉多悲":像宋玉那样多愁善感的人了,
"石人、":就算是石头人、
"也须下泪":也会忍不住落泪。
"衾寒枕冷":被子冰冷,枕头也透着寒意,
"夜迢迢、":长夜漫漫、
"更无寐":难以入眠。
"深院静、":深深的庭院寂静无声、
"月明风细":明月朗照,微风轻柔。
"巴巴望晓":眼巴巴地盼着天亮,
"怎生挨、":可要如何才能挨过去、
"更迢递":这漫漫长夜。
"料我儿、":料想我的小儿、
"只在枕头根底":此刻只在枕头边,
"等人来、":等着人来、
"睡梦里":在睡梦里。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开篇点明每到秋天,就增添了特别的况味。接着描写金风微动,秋夜清冷,残蝉在傍晚聒噪,这种嘈杂让人内心烦躁欲碎。词人用“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强调秋夜的凄凉,连石头人都要落泪,更不用说自己,借景抒情,将秋夜的凄清与内心的悲伤紧密相连。来源:参考百度百科、抖音汉语赏析。下片“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挨、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写自己秋夜难眠,被子枕头都透着寒意。深院寂静,明月微风相伴,更觉孤寂。“巴巴望晓,怎生挨、更迢递”,生动描绘出词人盼着天明,却觉得长夜漫漫,不知如何挨过的煎熬心理。最后想象小儿在枕头边睡梦中等待自己,以温情场景衬出自身的孤独与思念。
下一篇: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