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chú
zhōu
sòng
fàn
cuì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lǎo
lái
qíng
wèi
jiǎn
duì
bié
jiǔ
qiè
liú
nián
kuàng
zhǐ
zhōng
qiū
shí
fēn
hǎo
yuè
zhào
rén
yuán
qíng
shuǐ
dōu
guǎn
gòng
西
fēng
zhǐ
guǎn
sòng
guī
chuán
qiū
wǎn
chún
jiāng
shàng
shēn
ér
dēng
qián
zhēng
shān
biàn
便
hǎo
cháo
tiān
diàn
殿
zhèng
xián
xiǎng
bàn
chéng
míng
liú
jiào
shì
cǎo
què
qiǎn
chóu
biān
cháng
ān
rén
wèn
dào
chóu
cháng
jiǔ
zhǐ
rán
duàn
qiū
xiāo
luò
yàn
zuì
lái
shí
xiǎng
kōng
xián

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况屈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逐句剖析

"老来情味减":我感到人生衰老,

# 老来:稼轩三十三岁而自称“老来”。一则因为古人常常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二则针对年少立业而言,现在已过而立之年,而复国大业仍未实现,所以称“老”。

"对别酒":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

"怯流年":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况屈指中秋":况屈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

"十分好月":那一轮美好的圆月,

"不照人圆":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水":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

"都不管":与西风推波助澜,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只管将归舟送归。

"秋晚莼鲈江上":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

# 秋晚莼鲈江上:《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作者借其指代范昂返乡。莼:指莼菜羹。鲈:指鲈鱼脍。

"夜深儿女灯前":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 夜深儿女灯前:宋·黄庭坚《寄叔父夷仲》诗:“弓刀陌上看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征衫":趁旅途的征衫未换,

"便好去朝天":正好去朝见天子。

# 朝天:指朝见天子。

"玉殿正思贤":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

# 玉殿:皇帝处理政事的金銮宝殿,用以代指皇帝。

"想夜半承明":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

# 夜半承明:《汉书·卷六十四上·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注:“汉有承明庐。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唐·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留教视草":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

# 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翰林院》:“玄宗即位,张说等人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或诏从中出,虽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故尝简当代士人,以备顾问。”

"却遣筹边":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

# 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长安故人问我":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

"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 殢酒:沉溺于酒。唐·韩偓《有忆》:“愁肠殢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宋·秦观《梦扬州》词:“殢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目断秋霄落雁":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

#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宋·苏轼《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诗:“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

"醉来时响空弦":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词。上片以中秋月圆起兴,通过“无情流水”“西风归船”等意象抒写离愁,暗含对自身蹉跎岁月的感喟;下片寄语友人“朝天”“筹边”,寄托抗金理想及以典故宣泄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词将送别之情与家国之思交融,语言豪迈沉郁,展现了辛弃疾词作雄深雅健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秋,辛弃疾时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是辛弃疾的副手,帮助其处理政事。这年秋天,范昂任满返京,送别之际,词人既勉励友人效力朝廷,作此词为他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题材为送别友人。上片写词人年老后情味减少,面对离别之酒,害怕时光流逝,又逢中秋将至,明月却不照人团圆,无情的江水和西风只管送友人的归船,还想象友人归家后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下片鼓励友人入朝为官,相信朝廷正思贤才,友人会得到重用,还嘱托友人向长安故人传达自己依旧借酒消愁的状态,最后以“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感。全词既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又蕴含着自身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以中秋圆满反衬人事缺憾,强化离别之痛;下片“玉殿思贤”的宏大愿景与“愁肠殢酒”的潦倒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化用:“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化用苏轼《江神子·冬景》“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直陈年华老去、壮志消磨的悲慨,此处更觉深沉悲慨。双关:“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都不管”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反衬:以虚衬实,“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写来衬托实写之景。联想: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作者面对送别酒,思绪联想到西风催促着友人的归船;由“西风”“归船”又想到“江上”“灯前”,进一步联想到友人在江上的情景以及归家后与儿女在灯前团聚的温馨画面。

3. 分段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上片:开篇“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词人感慨自己年老,情味减少,面对离别之酒,害怕年华流逝,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惆怅。“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又点明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明月虽好,却不能让友人团圆,增添了离别的哀愁。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到来地佳节,特别敏感,眼看友人离去,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以水和西风的无情,只管送友人的归船,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伤感。“都不管”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想象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实则是朝中局势所致。“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笔锋陡转,变刚为柔,运用典故,想象友人归乡后在秋天的江上品尝莼菜鲈鱼,深夜与儿女在灯前相聚的温馨场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与自己的离别之愁形成对比。下片:转到送别主旨上。开头“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鼓励友人整理行装入朝,认为朝廷正思贤才,友人定会受到重用,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期望。词人有意用积极的精神,昂扬的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具体想象友人在朝廷中起草诏令、筹划边防的情景,对友人充满信心。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的态度。“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低沉,嘱托友人向长安的故人传达自己依旧借酒消愁的状态,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到最后结尾处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以景结情,词人望断秋空的落雁,醉时拉响空弦,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无人赏识的悲愤和无奈。“目断”两字极有神韵,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

4. 作品点评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以送别为线索,熔铸家国之思与身世之叹,展现了辛词“豪中寓悲”的典型风格。在艺术表现上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联想运用与意境营造方面。词人凭借丰富的联想,搭配富有变化的行文笔法,让看似跳跃的篇章结构,实则严谨有序。全词情感的铺陈皆因联想得以延展。开篇“老来情味减”为实实在在的描写,而此后笔触一转,句句皆是虚写之笔,以虚写来衬托实写之景。从眼前“别酒”,思绪延伸至“西风”吹拂下的“归船”;又由“西风”“归船”,自然联想到归途中的“江上”,进而联想到家中灯前的温馨场景。接着笔锋再转,从送别场景切换到朝廷对贤才的渴慕,而后又回到自身借酒消愁的状态,最终在醉意中宣泄情感。整个过程,从这一事物联想到彼一事物,由近处着眼逐步拓展至远方;从反面的感慨过渡到正面的期许,情感恰似江上翻涌的波涛,起伏跌宕。全词处处彰显着开合有度、抑扬顿挫、波澜起伏的气势,与词人一贯沉郁雄放的创作风格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稼翁晚年笔墨。不必十分经营,只信手写去,如闻饿虎吼啸之声,古今词人焉得不望而却步。

清陈廷焯《云韶集》

# “风水无情”二句为送友言,离思黯然。即接以“晚秋”二句,为行人着想,乃极写家庭之乐。论句法,浑成而兼倜傥。下阕“长安”二句有唐人“归去朝端如有问,玉门关外老班超”诗意。结处言壮心未已。闻秋雁尚欲以虚弦下之,如北平飞将,老去犹思射虎也。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下一篇:宋·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