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低昂似旧":天上的星辰高低起伏,好像从前一样,
# 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
"人间儿女成狂":人间的孩童嬉闹玩耍,仿佛陷入疯狂。
# 成狂:指欢度七夕的景象。
"夜来处处试新妆":夜色中处处都在试穿新衣裳,
# 夜:指七夕夜。
"却是人间天上":恍惚间分不清这是人间还是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不知不觉凉风吹来如水般清凉,
# 新凉:新秋凉意。,不觉:不经意间感觉。
"相思两鬓如霜":相思之情让鬓发已白如秋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梦中从海底跨越枯萎的桑树,
# 梦从海底跨枯桑: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阅尽银河风浪":看遍银河里掀起的风浪千丈。
# 阅尽银河风浪:本指牛郎织女七夕经历银河风浪,暗寓人间经历风浪险恶。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阅:经历。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七夕抒怀的思乡词,以天上星象永恒暗喻人间沧桑,通过描绘七夕佳节中世人狂欢与词人两鬓染霜的强烈对比,揭露了南宋灭亡后的山河破碎、人心麻木,抒发了遗民对故国覆灭的沉痛追忆与历史兴亡的深沉慨叹。
2. 分段赏析
上片主要描写七夕时节人间儿女欢快的场景。“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两句围绕“新秋”主题,分别描绘天上与人间的七夕景象。“低昂”指天象的起伏变化。上句写天上日落月升、星辰运转的天象,仍和过去一样。“似旧”二字隐含深意,暗示人间与自然不同,已发生巨大变迁,为后文结尾埋下伏笔。下句写人间男女仍像往日般热烈庆祝七夕。“成狂”其实暗含“似旧”的意思,字里行间有诸多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动荡的人,面对新秋七夕,本应心怀亡国之痛,可如今人们却依旧欢闹。这种反差,让词人不禁感慨万千。“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中,“处处试新妆”本是当时的七夕习俗,也是前文“儿女成狂”的具体体现。人们几乎将这满街新妆的热闹场景当作人间天堂。如同“儿女成狂”隐含深意,“人间天上”同样带有讽刺——沦陷的故土已沦为地狱,眼前却一片欢腾,仿佛人们早已忘记家国之痛,令人倍感心酸。下片则侧重直接表达词人的内心感受。“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中,词人未察觉秋凉已至,方知夜已深。因长久思念故国,双鬓已如霜雪般斑白。前句刻画了一位心事重重、久坐沉思的老人,几乎忽略了周围变化;后句将长久的思念与今夜的情境相连,让人感受到时光飞逝,更突出其内心的深沉忧虑。结尾“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写七夕之梦。上句化用《神仙传》中沧海变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呼应“新秋”主题。词人梦到自己在海底跨越枯桑,又在天上遍览银河风浪。表面是记录梦境,实则借梦抒发对世事变迁、人事浮沉的感慨。这两句是全词的关键,有了它们,上片“儿女成狂”的场景更显讽刺,过片的“新凉”“相思”也增添了深层意蕴。
3. 作品点评
全篇未取慷慨激越的抒写方式,而是以温婉笔触摹写苍凉心绪,将故国相思之情熔铸于隐喻意象之中。词人执素绢以染墨痕,借柔婉词章承载沉痛襟怀,看似云淡风轻的笔调下,却涌动着惊心动魄的情感潜流。
# 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
清文学家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上一篇:宋·舒岳祥《花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