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脚底一声雷":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
"满座顽云拨不开":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
# 顽云:犹浓云。
"天外黑风吹海立":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
# 凸:高出。,潋滟:水波相连貌。
"千杖敲铿羯鼓催":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
# 羯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唤起谪仙泉洒面":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
# 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倒倾鲛室泻琼瑰":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 琼瑰:玉石。,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有美堂暴雨》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通过对所见暴雨的生动刻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雄伟,更体现出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对壮美景色的敏锐捕捉,以及他豪迈奔放的个性与广阔的胸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领略到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2. 写作手法
夸张:“天外黑风吹海立”,将暴风之力夸张至“吹海立”(海浪直立如墙),突破物理常识,以超现实笔法展现黑风摧天卷海的威势。用典:“鲛室泻琼瑰”,引入《搜神记》鲛人泣珠的典故,将暴雨之水想象为鲛人宫殿中倾泻的珍宝(琼瑰),既美化雨景,又隐喻雨水如天赐瑰宝般珍贵。想象:“黑风吹海立”,将狂风具象为神话中的“黑风”(佛教语中象征灾厄的恶风),赋予自然现象以神魔斗法的戏剧性,暗含对暴雨破坏力的敬畏。
3. 分段赏析
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4. 作品点评
大自然的暴风雨,以其排山倒海之势,总能直击人心,成为最震慑人的自然奇观之一。苏轼天性豁达爽朗,对暴风雨的磅礴力量尤为着迷,创作了多首诗作,将这自然伟力凝于笔端。《有美堂暴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诗写于吴山顶的有美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苏轼将暴风雨的雄浑壮阔尽收眼底,笔下诗句也因此气势更显雄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上一篇:宋·曹豳《春暮》
下一篇:宋·贾似道《三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