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危亭":我独自靠在高亭上。
# 危亭:高亭。
"恨如芳草":心中的离恨就像那萋萋芳草,
# 恨如芳草:化用五代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萋萋刬尽还生":刚刚被铲除干净却又重新生长出来。
# 刬:同“铲”。,萋萋:一作“凄凄”。茂盛貌。
"念柳外青骢别后":回想在柳树外骑着青骢马分别之后,
# 青骢: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水边红袂分时":在水边与穿着红袖衣裳的人分别的时候,
# 红袂:袂,红袖,指女子,情人。
"怆然暗惊":我突然感到无比悲伤,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 怆然:悲伤失意的样子。
"无端天与娉婷":上天无缘无故地赐予了她美丽的容颜。
# 娉婷:美貌,指美人。
"夜月一帘幽梦":在那月光如水的夜晚,我们曾有过一段幽梦般的时光,
"春风十里柔情":在春风轻拂的十里长堤上,我们曾有过温柔缠绵的情意。
# 春风十里柔情:化用唐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意。
"怎奈向、":怎奈,
# 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一作奈回首。
"欢娱渐随流水":往日的欢乐渐渐消逝,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素弦声断":琴弦的声音已经断绝,
# 素弦声断:琴声已断,言美人自别后再无心弹琴。素弦:琴弦。
"翠绡香减":翠绿色的丝巾香气也已消散,
# 翠绡:碧丝纱巾,此指定情的手帕。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怎能忍受那片片飞花在傍晚时分舞动,
"蒙蒙残雨笼晴":蒙蒙细雨笼罩着刚刚放晴的天空。
"正销凝":我正沉浸在悲伤之中,
# 销凝:消魂凝恨。
"黄鹂又啼数声":黄鹂鸟又啼叫了几声。
# 黄鹂:又名黄莺。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怀人词。描绘了词人独自倚靠着高亭,心中恨意似萋萋芳草,进而回忆起与佳人在柳外水边分别的情景,感伤不已。又追忆佳人的美好以及往昔的柔情蜜意,无奈欢娱如流水消逝。面对眼前飞花残雨的暮春之景,词人正黯然神伤时,黄鹂的啼声更添愁绪,表达了对逝去恋情的深深怀念和伤春的惆怅哀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借傍晚时分片片飞花、蒙蒙残雨的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惆怅与哀怨,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回忆起与佳人在柳外水边分别的情景,词人心中充满了悲伤。“柳外”“水边”是离别时的环境描写,而“青骢”“红袂”则分别代指自己和佳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回忆,将眼前的景与过去的情相融合,更增添了伤感之情。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起笔于临亭远眺,词人直抒胸臆,追忆与佳人诀别的情景。眼前萋萋芳草,既是实景,亦暗喻心中无尽离恨。遥想于柳岸水滨分别之际,那“怆然暗惊”的悲戚,至今仍萦绕心间,映照出现实中的无尽凄楚。宋神宗元丰年间,秦观在扬州邂逅一位多情女子,那段缱绻时光化作一帘幽梦、十里柔情,始终萦绕在他心头。此番独倚危亭,回首望去,芳草蔓延天际,恰似离恨绵绵不绝。以芳草喻愁虽为诗词常见手法,但秦观以“刬尽还生”四字,将离愁别绪的浓烈与纠缠强化至极致,故而被前人赞为“神来之笔”。恋人离散后,往昔欢愉如东逝流水,断裂的琴弦再难续韵。面对纷飞落花、绵绵残雨,词人几近失魂落魄,偏偏此时黄鹂声声啼叫,更添心烦意乱,将其怅惘与无奈渲染得淋漓尽致。词的下片围绕“恨”字层层铺陈,以“怎奈”“那堪”等词为引,将与佳人分离后的离愁别绪,同仕途坎坷、抱负难展的身世之憾巧妙交织,通过具象化的情境描绘,实现景与情的深度交融。作者匠心独运地创设三重情境:首言“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昔日欢爱,如今皆付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的意象,将好景难留、离情迫近的无奈表露无遗;次借“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的凄迷之景,渲染离别时的怅惘,景语含情,韵味悠长;末以“黄鹂又啼数声”作结,急收笔势,声情摇曳。一个“又”字,既呼应上片“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的开篇之愁,又强化前文所述情境,将无尽凄楚之情寄寓于景,余韵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深切感受到词人的悲怆心绪。
4. 作品点评
全词浑然天成,将景致与情思精妙融合,景中含情、情由景生,令人读来心弦震颤,足见作者构思之巧。秦观在遣词造句上造诣颇深,语言清新质朴,情与辞相得益彰,每一句皆似信手拈来,却无丝毫雕琢痕迹,尽显自然之美。他对前人语言并非简单承袭,而是大胆创新,以灵动笔触赋予词句鲜活生命力。《八六子·倚危亭》正是其创新的典范,词中佳句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散发着独特魅力,引人反复品味,堪称词林瑰宝。
# 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
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
# 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宋张炎《词源》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