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méi
huā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chóu
zhàng
bīng
姿
yǒu
xiān
fēng
hǎi
xiān
shí
qiǎn
tàn
fāng
cóng
dào
guà
绿
máo
yāo
fèng
miàn
fān
xián
fěn
zhuāng
tuì
chún
hóng
gāo
qíng
zhú
xiǎo
yún
kōng
huā
tóng
mèng

译文

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逐句剖析

"玉骨那愁瘴雾":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

# 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冰姿自有仙风":却不怕瘴气的侵袭,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 仙风:神仙的风致。,冰姿:淡雅的姿态。

"海仙时遣探芳丛":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

# 芳丛:丛生的繁花。

"倒挂绿毛么凤":(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 倒挂绿毛么凤:自注:惠州梅花上珍禽曰倒;挂子似绿毛凤而小。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绿毛么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么凤:鸟名,即桐花凤。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

# 涴:(wò)沾污,弄脏。,翻嫌:一作常嫌。

"洗妆不褪唇红":即使梅花谢了,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

#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已逐晓云空":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

#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梨花同梦":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 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梅花》是苏轼创作的一首咏梅词,写于被贬岭南惠州时期。词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浪漫的笔触,描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的。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不过,虽然他的心态可以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雨,但命运无常,朝云故去了,他暮年最心爱的女子离开他了,从此他的爱情情怀随着朝云的离去也一去不返。苏轼借梅花来比喻朝云,赞颂她如梅花般高洁、不畏艰难的品质,寄托自己的哀思。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作品在这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集中吐露了这些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江月·梅花》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词。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苏轼在侍妾朝云病逝后,借咏梅来悼念朝云。既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喜爱,也寄托了对朝云的深深思念和赞美,展现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逝去之人的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海仙时遣探芳丛”运用拟人手法,将海仙人格化,想象出海仙派遣使者来探访梅花,增添了浪漫色彩。侧面描写:用“倒挂绿毛么凤”和“海仙”来烘托梅花的独特与超凡,不是直接描写梅花的美,而是通过周围事物的反应来体现。比喻:“玉骨”、“冰姿”明写梅花耐寒特质,实则暗喻朝云身处岭南瘴地而品性不移。双关:“冰姿自有仙风”中“仙风”既指梅花超逸之态,又暗示朝云已羽化登仙。借物抒情:全词虽写咏梅,实有寄托,词人借咏梅抒发内心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直接点明梅花的特质。“玉骨”“冰姿”从外在形象上突出梅花的晶莹剔透、超凡脱俗,这两句说明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进一步营造出浪漫的氛围。梅花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再次衬托出梅花的吸引力,使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4. 作品点评

《西江月·梅花》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之一,体现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格调哀婉,情韵悠长,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明杨慎《词品》卷二

# 晁氏云:‘东坡有妾,名曰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惟榴花独存,故其词多及之,观“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可见其意矣。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

# 《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下一篇:宋·程垓《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