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dàn
dàng
chūn
guāng
hán
shí
tiān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dàn
dàng
chūn
guāng
hán
shí
tiān
chén
shuǐ
niǎo
cán
yān
mèng
huí
shān
zhěn
yǐn
huā
diàn
hǎi
yàn
wèi
lái
rén
dòu
cǎo
jiāng
méi
guò
liǔ
shēng
mián
huáng
hūn
shū
shī
湿
qiū
qiān

译文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逐句剖析

"淡荡春光寒食天":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

#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玉炉沉水袅残烟":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

# 沉水: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玉炉:香炉之美称。

"梦回山枕隐花钿":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

# 花钿: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梦回:从梦中醒来。

"海燕未来人斗草":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

# 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参加者多为青年妇女与儿童。一名斗百草。,海燕:燕子的一种,冬天到南方过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

"江梅已过柳生绵":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 柳生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参见《事物纪原》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运用白描手法,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充满少女时代特色的事物一一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爱春惜春的细腻情感。上片,描绘出一幅春光和畅的画面,屋内香炉中香烟袅袅升腾,主人公从沉睡中刚刚苏醒。下片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寒食节时初春的迷人景色与独特的民间习俗,尽显情韵。全词看似句句都在写景,实则每一处景语都饱含着深情。整首词不着雕饰斧凿的痕迹,风格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彰显了李清照高雅的审美情趣与高超的写作技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早年时期。依据陈祖美所著的《李清照简明年表》记载,公元1100年,即元符三年,李清照与张耒、晁补之以及诸多同龄女友相识结交,而《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词作,大致便创作于这一时期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情题材词。描绘了寒食时节春光的和畅美好,展现了少女在这特定时节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充满青春气息又略带惆怅的氛围,细腻地表达了少女感春情思,进而传达出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将少女对春光流逝的敏感与眷恋融入其中。

2. 写作手法

倒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先描绘春光与熏炉残烟等睡醒后的所见之景,第三句“梦回山枕隐花钿”才点明少女睡醒,通过这种倒叙,先营造氛围,再引出人物,增添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白描:“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几句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寒食节时的景象。“海燕未来人斗草”,未作过多修饰,直接点明在海燕尚未归来之际,人们进行斗草游戏;“江梅已过柳生绵”如实叙述江梅花期已过,柳杨开始飘絮;“黄昏疏雨湿秋千”描绘黄昏时分,稀疏的雨点打湿了秋千。短短三句,不事雕琢,却生动地描绘出寒食节独特的时令风光与生活场景。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倒叙手法,描绘少女春睡刚醒的情景。开篇两句实则是少女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一词,生动展现春光如水波般荡漾,洋溢着融融暖意,遍布天地之间。寒食节通常在夏历三月初,正值春光最为绚烂之时。熏炉内,沉水香静静燃烧,轻烟袅袅升腾,不着痕迹地烘托出闺房的静谧与温馨。此二句,先勾勒出宜人春光与美好的春闺环境。第三句聚焦闺中少女,词人并未从外貌、言语或动作入手,而是独辟蹊径,借“花钿”来展现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因其形状似山而得名。“梦回山枕隐花钿”,这一细节是少女自我察觉,并非旁人所见。暮春三月,春困袭人,她和衣而眠,不知不觉间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才惊觉自己竟带着妆容入眠,连自己都颇感意外。熏香已然残尽,可见她入睡时间颇长,睡得十分香甜。此时,她梦回后仍倚靠着山枕,出神地凝视着室外荡漾的春光,以及室内袅袅升腾的沉香烟缕,一种隐隐约约的春思,悄然浮现。这几句,质朴自然,不着刻意修饰,却别具一番动人情致。下片则深入刻画少女的内心思绪。“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春末夏初时渡海而来,故而称其为“海燕”。“斗草”是一种以花草为道具,竞相比赛胜负的游戏。寒食已至,却仍不见海燕身影,而女伴们已兴致勃勃地开始斗草嬉戏,欢畅之情溢于言表。江梅花期已逝,杨柳却正飘絮飞花。这些皆是少女眼中所见之景,心中所生之感。种种景致表明,春事已然过半,此时少女独守春闺,难免心生寂寞,情怀也随之缭乱,其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惜春之情。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不仅描绘出动态场景,更细腻展现出少女微妙的心理活动,将工巧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物绘人、融景传情,将春日少女的姿态与内心刻画得鲜活逼真,于不经意间营造出“无我之境”,别具妙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首别见宋仲并《浮山集》卷三,从《永乐大典》辑出。清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二云:“仲并《浮山集·浣溪沙·春闺即事》,《乐府雅词》作李清照词。”曾慥与易安同时,以此首为易安作,必有所据。疑《永乐大典》误作仲并词,或清四库馆臣误辑。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 李清照这首词写得不像晏殊那样轻松偷快,而是写一个少女在这春光淡荡的时刻,幽闺独处,甚感无聊,春梦初回,斜欹山枕,对着香炉里缕缕残烟在出神。

徐培均《李清照》

# 这首词为寒食日的即景之作。“沉水袅残烟”、“山枕隐花铀”两句,所摄的是户内的两个画面;“人斗草”、“柳生绵”、“疏雨湿秋千”三句,所摄取的是户外的三个画面;“淡荡春光”句,则总摄户内外,是这些画面的共同背景……就时间而言,词的上半阕是逆挽。

陈邦炎《李清照词鉴赏》

# 此词格调清新,用语浅俗,作者并非精心雕琢,刻意求工,似乎信手拈得。《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铲尽浮词,直抒本色,而浅人常以雕绘傲之。此等词极难作。”可见此词来之不易,孙麟趾云:“用意须出人意外,出句如在人口头,便是佳作。”说得很有道理。

刘瑜《李清照词欣赏》

# (“黄昏疏雨湿秋千”句)可与“丝雨湿流光”、“波底夕阳红湿”“湿”字争胜。

清学者黄苏《蓼园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下一篇:宋·苏轼《西江月·梅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