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仙子":缑山仙子王子乔,
# 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
"高清云渺":性情高远,
# 云渺:高远貌。
"不学痴牛騃女":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
# 痴牛騃女:痴騃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一作“痴牛呆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
# 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举手谢、时人欲去":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 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客槎曾犯":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
# 槎:竹筏。
"银河微浪":历经风浪翻涌,
# 微浪:一作波浪。,银河:天河。
"尚带天风海雨":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
# 尚:还。
"相逢一醉是前缘":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
# 前缘:前世的因缘。
"风雨散、":分别后、
"飘然何处":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七夕送别为题材的词作。上片以缑山仙子王子乔的超凡形象起笔,暗喻友人陈令举不陷世俗的高洁品格,并以“不学痴牛騃女”对比牛郎织女的痴情,展现超脱情怀。下片借用晋人遇仙的典故,将友人比作冲破银河风浪的仙客,表达与友人聚会的快乐和离别的感慨。全词打破传统七夕词的缠绵悱恻,以飘逸超旷笔调书写友情,读起来清晰明快,韵味十足。
2. 写作手法
对比:“不学痴牛騃女”以仙人超逸对比牛女沉溺情网,凸显超脱主题。用典:化用王子乔乘鹤升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晋人遇仙等典故,喻友人风骨,表达与友人聚会的快乐和离别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上片开篇用典,写缑山仙子王子乔高情远致如同云般缥缈,不似牛郎织女为情所困。“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写友人陈令举曾有过不凡的经历,如同乘槎犯银河,带着天风海雨的豪迈。“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则抒发了与友人相逢是前缘注定,而如今即将分别,不知友人将飘向何方的怅惘之情,既珍惜相逢,又对离别充满感慨之情。
4. 作品点评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全词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起来清晰明快,韵味十足。其写作特色鲜明,巧妙用典,借“缑山仙子”和“客槎犯银河”等典故,丰富了词作内涵。名句“相逢一醉是前缘”情感真挚,富有韵味,既体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出对人生聚散的感慨。
# 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珠栊绮梳惜别之意,唯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宋诗人陆游《渭南文集》
# 这里没有儿女惜别之意,飘然高举,高情连云,用星汉上语放怀歌唱,真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现代文学家姜书阁《论苏轼词的源和流》
上一篇:宋·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
下一篇: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