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é
·
·
shōu
dēng
jié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3
shōu
dēng
jié
lín
líng
yòu
áo
shān
xuě
áo
shān
xuě
jīn
xiāo
qīng
jué
jīn
xiāo
chóu
jué
lǎo
rén
shào
zhōng
rán
bié
chī
chī
gèng
wàng
chūn
sān
yuè
chūn
sān
yuè
huā
rén
miàn
xiū

译文

收灯节已至。密密麻麻的花灯就像鳌山上的雪。鳌山上的落雪。今夜如此清幽,又如此让人哀愁。老人即便有着年轻人般的心境,终究还是要面对离别。痴痴地盼望着春三月的到来。春天的三月。花朵像人的美丽面容,我看着自己的白发,不由感到羞惭。

逐句剖析

"收灯节":收灯节已至。

"霖铃又似鳌山雪":密密麻麻的花灯就像鳌山上的雪。

# 鳌山:宋时于元宵节夜,放花灯庆祝,堆叠彩灯为山形,称为鳌山。一作“龟山”。,霖铃:密密麻麻的花灯。

"鳌山雪":鳌山上的落雪。

# 鳌山:一作“龟山”。

"今宵清绝":今夜如此清幽,

"今宵愁绝":又如此让人哀愁。

"老人似少终然别":老人即便有着年轻人般的心境,终究还是要面对离别。

"痴痴更望春三月":痴痴地盼望着春三月的到来。

"春三月":春天的三月。

"花如人面":花朵像人的美丽面容,

"自羞余发":我看着自己的白发,不由感到羞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秦娥・收灯节》是南宋末年爱国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一说作者是邓剡。该词上片写收灯节景象,借今宵清景触发愁情;下片感慨自身经历,叹时光流逝与人生迟暮。全词辞情哀苦,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相结合,抒发了深沉的亡国之痛与身世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收灯节。霖铃又似鳌山雪”,开篇点明时间是收灯节,即元宵节结束之时。“霖铃”本指雨声,这里指花灯的数量之多,把堆叠如山峰的彩灯比作覆盖着白雪的鳌山,侧面表现了收灯节的热闹场景。“今宵清绝,今宵愁绝”,“清绝”写夜晚的清幽绝美,“愁绝”则直接抒发词人在这个夜晚的孤独与忧愁,与上文的热闹场景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奠定了全词悲愁的基调。下片,“老人似少终然别”,老人本应历经世事,看淡离别,但此处说老人像年轻人一样为离别而悲伤,强调离别的痛苦不分年龄,或许这里的离别不仅是与友人的分别,更蕴含着与过去美好生活、与故国的离别之痛。“痴痴更望春三月”,在忧愁中对春天产生期盼,希望春天能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然而春天真的能驱散词人心中的愁绪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花如人面,自羞余发”,运用人面桃花的典故,以花的美丽映衬自己白发苍苍的衰老,表达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如今凄凉处境的无奈,词人在时光与世事的变迁中,品尝到了无尽的苦涩与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下一篇:宋·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