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qiū
suì
·
·
shuǐ
biān
shā
wài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shuǐ
biān
shā
wài
chéng
guō
chūn
hán
tuì
退
huā
yǐng
luàn
yīng
shēng
suì
piāo
líng
shū
jiǔ
zhǎn
bié
kuān
dài
rén
jiàn
yún
kōng
xiāng
duì
西
chí
huì
yuān
tóng
fēi
gài
xié
shǒu
chù
jīn
shuí
zài
biān
qīng
mèng
duàn
jìng
zhū
yán
gǎi
chūn
fēi
hóng
wàn
diǎn
chóu
hǎi

译文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如今,看携手同游处,今日还有谁在?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春天已经离去,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逐句剖析

"水边沙外":浅水边,沙洲外,

"城郭春寒退":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

"花影乱":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

"莺声碎":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

# 碎:形容莺声细碎。

"飘零疏酒盏":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

# 疏酒盏:多时不饮酒。,飘零:飘泊。

"离别宽衣带":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

# 宽衣带:谓人变瘦。

"人不见":所等之人迟迟不来,

"碧云暮合空相对":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忆昔西池会":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

# 西池:故址在丹阳(今南京市),这里借指北宋京都开封西郑门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观于元祐间居京时,与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会。

"鹓鹭同飞盖":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

# 飞盖:状车辆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这里代指车。,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鹓鹭成行”,鹓鹭即指朝廷百官。

"携手处":如今,看携手同游处,

"今谁在":今日还有谁在?

"日边清梦断":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

# 清梦:美梦。,日边:日边:见《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入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间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口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边喻京都帝王左右。

"镜里朱颜改":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

# 朱颜:指青春年华。

"春去也":春天已经离去,

"飞红万点愁如海":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 飞红:落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宋代秦观的一首词。主题围绕今昔对比,抒发政治失意与爱情失落交织的愁绪。上阕描绘今春城外水边春寒渐退、花影摇曳、莺声细碎之景,随后写自己因飘零、离别而疏酒消瘦,人去楼空的孤寂。下阕回忆昔年西池盛会,众人同游的欢乐,与如今旧友离散形成强烈反差,感慨时光流逝、容颜已改,最后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收束,尽显愁绪之浓烈。此诗以春景为线索,今昔对照,情景交融,将秦观复杂深沉的情感巧妙融合,借景抒情、今昔对比运用娴熟,语言婉约细腻,却饱含激烈情绪,生动展现其坎坷人生与性格特点,深刻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秦观这首《千秋岁》是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被贬到浙江丽水(处州)时写的。绍圣元年(1094年)​​,当时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元祐党人”纷纷被贬。这首词是秦观被贬之后的作品,他游览处州城南的园林,看到春光明媚,写下这首充满春愁的词。后来南宋名臣范成大读到“花影莺声”这句,特别喜欢,就在当地建了座“莺花亭”纪念。 不过,也有记载说这首词是秦观在​​绍圣三年(1096年)​​被贬到湖南郴州途中,经过衡阳时所作。但仔细分析,秦观在衡阳时已是秋冬季节,而词里写的是春景春情,时间上不太对得上。再加上秦观擅长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处州的春日景象更符合他当时的心境。所以,现在普遍认为这首词应该是他在处州写的,后来到衡阳时抄给太守孔毅甫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怀人、感慨身世的词。描绘了暮春时节城外水边的衰败景象,回忆了往昔西池盛会的欢乐,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因飘零、离别而生的孤寂,以及政治失意、容颜衰老的愁苦,尽显其内心如沧海般无边无际的哀愁。

2. 写作手法

比喻:词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如“飞红万点愁如海”极具感染力。词人将春日凋零的花瓣比作“飞红”,点点花落又象征着时光流逝和情感的破碎,而“愁如海”则将无边的愁绪形象化为浩瀚的大海,以形写情,增强了感伤氛围。这些比喻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自然景物相融,使读者在细腻的意象中感受到深沉的哀愁。对比:词中通过“忆昔西池会”与“今谁在”的对比,突出昔日盛会与今日人去楼空的巨大反差,强化了人生变幻、时光流逝的主题。上片中的“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勾画出春天将尽、景色纷乱的图景,与下片昔日“鹓鹭同飞盖”的热闹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倍感孤寂。词末“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一句,更将自然春光的流转与内心情感的失落并置,构成动静结合、景情交融的对比,深化了词人对人生离散与美好不可留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秦观的词作《千秋岁·水边沙外》分为上下两片,以“春”贯穿全篇,通过春景春情的表层意象,深掘政治失意与生命飘零的沉痛内核。开篇“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直接勾勒出城郊春寒消退的静谧画面。然而“花影乱,莺声碎”却以视听交融将繁花纷扰的影子与黄莺细碎的啼鸣交织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破碎感。此处“乱”字以繁花摇曳的动态反衬心境的紊乱,而“碎”字则将莺声的清脆切割成支离的痛苦,暗喻政治动荡中漂泊无依的命运。“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以具象化的身体感知传递抽象情感,酒盏疏离暗示知己难觅,衣带渐宽则直指形销骨立的憔悴。歇拍“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以暮云合拢的空寂景象收束,是对眼前孤独的摹写,也隐喻政治盟友的离散。与权力幻影的破灭,此片以乐景(春景)反衬哀情,形成“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下片“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以鹓鹭喻朝官行列,以飞盖(疾驰的车马)象征昔日被贬前的仕途风光,再现了“携手处”的盛景。然而“携手处,今谁在”的诘问,将昔日的鹓鹭与当下的飘零并置,暗示政治盟友的凋零与权力幻影的消散。“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以双重视觉意象强化悲剧性,朝堂(日边)的仕途美梦已断,镜中容颜的衰老则昭示生命盛景的凋零。此处“朱颜改”不仅指向生理衰老,更隐喻政治理想的破灭与人格尊严的践踏。结尾“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以飞红万点的暮春落花意象,暗喻时光流逝与生命凋零的双重哀痛,而“愁如海”则以浩渺无垠的大海比喻愁绪的深广,此句化用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却以海的宽阔厚重感强化了愁绪的压抑与绝望,堪称绝妙。全词以“今昔对比”为经,以自然意象为纬,将个体生命的飘零感与历史沧桑感融为一体。以下片的“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为例,既写友人的逝去,亦隐喻自身政治理想的沉沦,与“愁如海”形成情感与意象的双重呼应。秦观以“不写之写”的留白艺术,在看似柔婉的词句中注入生命哲思的力度,使婉约词风突破闺阁藩篱,抵达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境界。

4. 作品点评

秦观《千秋岁》是一首婉约词,以今昔交织的时空对比与自然意象的哲理性转化为核心,构建出极具张力的艺术世界。全词通过“水边沙外”的春景反衬“飘零疏酒盏”的孤寂,以“花影乱,莺声碎”的视听破碎感暗喻政治动荡中漂泊无依的命运,形成“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其“愁如海”的比喻新奇,将个体生命的飘零感与历史沧桑感融为一体,以海的宽阔厚重感强化了愁绪的压抑与绝望,堪称绝妙。该词在艺术上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政治失意与生命哲思交织,体现了婉约词突破闺阁藩篱的审美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直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意而以“海”易“江”,裁长作短,人自莫觉。王平甫之子云:“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太难为作者。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秦少游《千秋岁》后结“春去也”三字,要占胜前面许多,攒簇在此收煞。“落红万点愁如海”,七字衔接得力,异样出精采。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引《词洁》

# 此乃少游谪虔州思京中友人而作也。起从虔州写起,自写情怀落寞也。“人不见”,即指京中友,故下阅直接“忆昔”四句。“日边”,比京师也。枯梦断”、“颜改”。“愁如海,俱自叹也。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

清夏闰庵(孙桐)

# 这首词在评点榜上也成绩不俗,历代共有16次评点,列单榜第三十五位。词人悲怆的身世遭际确实让人深为感慨,尤其是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所展示出的飒然凋零的绚烂之美,打动了古今无数读者。评点中,大部分都是赞赏此句的。评点与唱和两项,基本上奠定了这首词的经典地位。当代互联网上,相关链接也达到了9万余次,列第十八位,使此词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只因选本入选和研究文章项名次较为靠后,才使此词最终只排在宋词排行榜的第四十二位。

现代王兆鹏《宋词排行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下一篇:宋·王安石《太湖恬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