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fēng
qián
quàn
chūn
guāng
zhù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fēng
qián
quàn
chūn
guāng
zhù
chūn
zài
chéng
nán
fāng
cǎo
wèi
suí
liú
luò
shuǐ
biān
huā
qiě
zuò
piāo
líng
shàng
jìng
zhōng
jué
xīng
xīng
rén
chūn
chūn
mèng
huí
rén
yuǎn
duō
chóu
zhǐ
zài
huā
fēng
chù

译文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逐句剖析

"风前欲劝春光住":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 风前欲劝春光住:“风前”二句:春光在风雨中归去,想劝也劝不住,那城南道路的两边长满了青青的芳草。住:停,止,停留。

"春在城南芳草路":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未随流落水边花":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

#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水边的落花未随流水飘去,而是像柳絮一样沾到泥土上滞留不动。泥上絮:朱弁《风月堂诗话》:“参寥自杭谒坡 (苏东坡)于彭城,一日,波遣官妓马盼盼就求诗,参寥援笔立就,有‘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之句。坡喜日:‘ 吾尝见柳絮落泥中,谓可以人诗,偶未收人,遂为此人所先。'” 未:不愿意。絮:飞絮。

"且作飘零泥上絮":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 镜中已觉星星误:“镜中”二句:对镜自照,头上长出了白发,人没有辜负春天,但春天辜负了人,春光流逝,令人青春年华不再。星星:头发花白貌。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 生于鬓垂。”星星,指白发。

"人不负春春自负":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

"梦回人远许多愁":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

#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一觉醒来,想到意中人远在天边,看到风雨中的梨花,更引起无限的愁情离绪。

"只在梨花风雨处":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片暮春的景象。词的下片写春光逝,白发生,意中人又远去,如风雨中的梨花,愁情别绪笼罩心中。全词词风清丽、造语玲珑、意境含婉。此词以惜春为主题,深刻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愁绪,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婉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词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在宋宁宗庆元二年由于上饶带湖寓所毁于火而迁居瓢泉新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此词即作于词人迁居瓢泉新居当年的秋冬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流露出对春天易逝、美好时光难以持久的惋惜和感慨,展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与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劝春光住”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性,增强情感表达。象征:如“落花”、“飞絮”、“镜中白发”、“风雨梨花”等意象的选择和组合,这些自然景象如何与作者的情感相呼应,营造出感伤的氛围。用典:如“镜中已觉星星误”可能化用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而“梨花风雨”化用李煜或其他诗人的意象。

3. 分段赏析

"风前欲劝春光住",以"劝"字赋予春光人格,却置于"风前"这一动荡场景,暗示挽留的徒劳。如同屈原"吾令羲和弭节"的悲壮,折射出人类与时间博弈的永恒困境。"春在城南芳草路",城南芳草既是实景,又暗合《楚辞》"王孙游兮不归"的典故。辛弃疾将政治失意投射于地理空间,芳草路成为理想难觅的象征迷宫。"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落花与飞絮同属飘零,却通过"未随""且作"构成递进式抵抗。正如词人曾写"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此处以柔弱的春絮喻示不灭的抗争意志。"镜中已觉星星误",揽镜动作打破上片的自然叙事,将视线从外物转向自身。白发如星,却是"误"入镜中,暗含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惊痛。"人间要识春来处",表面探寻春踪,实为对生命价值本源的诘问。当北伐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词人如同追问"春来处"般追问着理想主义的生存依据。"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化用李煜"林花谢了春红"的凄美,却将愁绪具象为风雨梨花。梨花既承唐诗"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柔婉,又在风雨摧折中暗藏"醉里挑灯看剑"的刚烈,形成刚柔互渗的审美张力。

4. 作品点评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是一首惜春的词作。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作者永远抱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即使她是那样渺茫、难以实现,然而他仍然执著地等待着!流露出对春天易逝、美好时光难以持久的惋惜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采桑子》

下一篇:宋·徐照《桃花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