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关河眼":身处广袤的江淮平原,山山水水尽收眼底。
"愁凝处":在愁闷中凝视西方,
"渺渺残照红敛":茫茫暮色中夕阳正一点点地收敛起余晖。
"天低远树":身在旷野,只见天边的树显得异常低矮,
"潮分断港":潮汐在淮河的原入海处分道,
# 断港:被潮水切断的港湾。港,一本作“巷”。
"路回淮甸":大路在一个接一个的湖泊之间迂回延伸。
# 淮甸:淮水流域。甸,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吟鞭又指孤店":我用马鞭遥指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路边客店,
"对玉露金风送晚":将去那里借宿一宵,并且在那里迎着习习凉风喝上几杯玉露酒。
"恨自古、":从古至今、
"才子佳人":有多少个才子佳人,
"此景此情多感":如果面对着旷野、夕照、孤店、独酌等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出许多寂寞凄凉的感触。
# 此情:指词中所写的“愁”“孤”“恨”之情。,此景:指金风萧瑟、夕阳残照、游子孤鞭之景。
"吴王故苑":曾经的吴王旧苑,
# 吴王故苑:吴王宫苑,此指苏州古迹。
"别来良朋鸦集":离别之后,昔日良朋的雅集难以重现,
"空叹蓬转":只能空自感叹自己如飞蓬般漂泊无定。
"挥毫记烛":想起从前在苏州时与朋友集会欢宴秉烛挥毫,
# 记烛:以刻烛来记做诗的快慢多少。《南史·王泰传》:“每预朝宴,刻烛赋诗,文不加点,帝深赏叹。”记,一本作“刻”。
"飞觞赶月":彻夜传杯畅饮的快乐日子,
# 赶:一本作“趁”。,飞觞:即羽觞。古代饮酒用的耳杯,作雀形,有头、尾、羽翼。
"梦销香断":如今就像做梦似的消失殆尽,连所爱的女子也杳无音信。
"区区去程何限":虽归程未定,路途遥远,但这种区区小事难以阻隔得断我的思念。
# 程:一本作“情”。
"倩片纸、":我用片纸表达自己的心曲、
# 倩:请。
"丁宁过雁":并且反复叮嘱带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目的地。
"寄相思、":寄托着相思之情、
"寒雨灯窗":在这寒雨敲窗、孤灯相伴的夜晚,
"芙蓉旧院":思念着曾经居住的芙蓉旧院。
# 芙蓉旧院:比喻原在苏州与苏姬共居之西园。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感怀词。词中描绘秋景,融入古今离别之恨与个人孤寂之感,又借回忆抒发对旧景故人的眷恋,将个人伤离与国事颓危相融合,表达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
2. 写作手法
象征:“渺渺残照红敛”一句,以渐渐收敛的残阳景象象征国运衰微。黯淡的夕阳如江河日下的国势,为全词奠定了沉郁哀伤的基调,将对国事的忧虑寄寓于自然景物之中。化用:“天低远树”化用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原句描绘旷野中远处树木低于天际的空旷之景,此处融入词中,展现江淮平原的辽阔与苍茫;“寒雨灯窗”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李商隐诗中雨夜相思的意境,表达对苏姬的思念之情,使词句更具韵味与情感深度。对仗:“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采用鼎足对。“天低”与“潮分”“路回”相对,“远树”和“断港”“淮甸”呼应,从天空、潮水、道路三个角度,工整地描绘出江淮地区旷野、潮水、道路交织的景象,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与节奏感。照应:下阕“挥毫记烛,飞觞赶月”照应“良朋雅集”。“挥毫记烛”化用《南史・王泰传》刻烛赋诗的典故,展现与友人吟诗的雅事;“飞觞赶月”描绘月下饮酒的乐事,具体诠释了昔日“良朋雅集”的欢乐场景,使前后文情感连贯、内容呼应。起兴:上片以“万里关河眼。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起兴,从登高所见的辽阔关河与残照景象写起,由宏大苍茫的自然之景,引出下文的羁旅愁思、家国之叹,自然地将情感从景过渡到人,引发读者共鸣。景物描写:词中多处运用景物描写,如“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通过对天空、树木、潮水、道路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江淮平原开阔又略带萧瑟的景象;“寒雨灯窗”刻画了雨夜客居的场景,借景营造孤寂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闷与相思之情。直抒胸臆:“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一句,直接抒发词人的感慨。直言古往今来,才子佳人面对眼前景致都会生发诸多感触,将自己漂泊异乡的寂寞、离愁直接袒露,情感浓烈真挚,毫不掩饰。
3. 分段赏析
上阕:“万里关河眼”一句,劈空而来,境界宏大,词人以“万里关河”展现出自身登高望远的广阔视野,将万千山水尽收眼底。一个“眼”字,生动地描绘出词人凝神眺望的姿态,而“愁凝处”则瞬间将情感注入,点明在这广袤天地间,愁绪已然凝结。“渺渺残照红敛”进一步描绘词人愁闷凝视西方所见之景,茫茫暮色中,夕阳的余晖一点点收敛,营造出一种黯淡、虚无的氛围,为全词定下了怅惘的基调。“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三句,以鼎足对的工整形式,描绘出词人登高所见的江淮平原景致。“天低远树”化用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生动展现出郊外旷野的辽阔,使得天边的树木显得异常低矮;“潮分断港”细腻刻画潮水将港湾切断,呈现出湖水弥漫的浩渺之态;“路回淮甸”则点明淮水流域山路迂回曲折的特点。这三句不仅对仗精妙,更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茫开阔的地域画卷。“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两句,反用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词人的马鞭指向远处孤零零的客店,暗示着又要孤身一人踏上旅途,在这金风送爽、玉露清凉的傍晚,远离亲友,更添孤寂之感。“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词人将个人的离愁别绪进行升华,由自身的孤独处境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才子佳人,他们面对旷野、夕照、孤店等凄凉之景,同样会生出无尽的寂寞与感慨。这里的“才子”也暗含词人自比之意,既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感伤,也道出了对人间离别常态的深沉慨叹。下阕:“吴王故苑。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吴王故苑”点明苏州吴地,此地满蕴兴亡古迹,也是词人多年寄居的“第二故乡”。词人感叹自离开苏州后,不知昔日良朋是否还有雅集,而自己却如蓬草般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空叹”二字,饱含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无奈与忧伤。“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词人以逆笔回溯在苏州的往昔岁月。“挥毫记烛”化用《南史・王泰传》语句,追忆自己与友人相聚时才情迸发,在烛光下吟诗刻烛、比赛做诗的雅趣;“飞觞赶月”描绘出月下与良朋饮酒作乐、畅快淋漓的场景。然而,如今这些美好都如梦境般消散,与所爱女子也音信全无,“梦销香断”四字,道尽繁华不再、佳人远去的无限感慨。“区区去程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区区去程”表明词人所处之地与苏州距离并非遥远,但“何限”二字却凸显出因种种原因难以返回的遗憾。于是,词人只能将思念寄托于书信,托付鸿雁传书,“丁宁”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嘱托时的恳切与深情。“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词人以景、情并叙作结。“寒雨灯窗”巧妙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借寒雨、灯窗的意象,烘托出孤寂的氛围,更添相思之苦。“芙蓉旧院”则点明词人思念的对象是曾在苏州西园故居“芙蓉旧院”中居住的苏妾,“寄相思”三字,双绾上下,既是鸿雁传书的内容,也是对往昔灯窗夜话的深情追忆,含蓄而深沉地收束全词。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异乡漂泊、追忆友人、思念苏姬的情感抒发中,融入了对国家局势衰微的忧虑。其比兴手法不仅体现在开篇的景物描绘里,还通过将国事隐忧与个人离愁相融合,采用把深沉思绪融入艳情描写的方式呈现。此外,该词在结构安排上具有时空转换迅速,景、情、事交织融合的特点。时而刻画眼前景致,时而直接倾诉内心,时而回溯异地往事,时而叙述当下情状,在频繁的转折间传递愁绪。再者,用词精当,擅以“愁凝处”“残照”“孤店”等不同词汇抒发哀怨。正如张炎评价:“吴梦窗善于炼字面。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不可不留意也。”诚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言:“重者,沉着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于梦窗词庶几见之。即其芳菲铿丽之作,中间隽句艳字,莫不有沉郁之思,濒瀚之气,挟之以流转。令人玩索而不能尽,则其中之所存者厚。欲学梦窗之缴密,先学梦窗之沉着。”
# 用比兴手法和苍凉的音调,隐晦曲折地写出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
现代复旦大学原教授李庆甲《词综·前言》
上一篇: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下一篇:宋·李新《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