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fēng
róu
chūn
yóu
zǎo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fēng
róu
chūn
yóu
zǎo
jiá
shān
zhà
zhuó
xīn
qíng
hǎo
shuì
jiào
wēi
hán
méi
huā
bìn
shàng
cán
xiāng
chù
shì
wàng
liǎo
chú
fēi
zuì
chén
shuǐ
shí
shāo
xiāng
xiāo
jiǔ
wèi
xiāo

译文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逐句剖析

"风柔日薄春犹早":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

# 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薄,《乐府雅词》作“暮”。

"夹衫乍著心情好":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

# 乍著:刚刚穿上。乍,刚,初。

"睡起觉微寒":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

"梅花鬓上残":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 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因仿之为梅花妆。

"故乡何处是":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

"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

"沉水卧时烧":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

# 沉水:即沉香。瑞香科植物,因此木放在水中即沉,故又名沉水。其木性至坚,可制名贵的熏香料。沉:一作沈。

"香消酒未消":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李清照的词作。词的上阕描绘早春景象,“风柔日薄”勾勒出春日轻柔氛围,作者着夹衫、插梅花,看似心情愉悦,实则借醉酒浓睡排遣乡愁。下阕直抒胸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直白道出对故乡的刻骨思念,即便卧时燃香,香消而酒意仍在,乡愁难消。词作最大特点是运用对比,将早春之景的美好与思乡之悲强烈对照,把南渡后有家难归的悲戚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浅近却情韵深长,将李清照晚年深沉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悲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由李清照创作。创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此前,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连遭遇国破、家亡、夫丧等变故,于南方颠沛流离。在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下,她内心满是国破家亡的痛苦,为抒发深沉的故国之思与怀乡之情,写下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词。此词通过描绘早春和煦风光与醉后残妆的日常片段,抒发了李清照南渡后对沦陷故土的刻骨思念与国破家亡的沉痛悲愁。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的上阕描绘早春轻柔和煦之景,着夹衫、插梅花,展现出心情的愉悦轻快,呈现出一种喜;下阕则直抒对故乡的刻骨思念,满是有家难归的悲戚,尽显悲。以美好春色之喜反衬思乡之悲,强烈的反差将作者内心的愁苦展现得更为深切。

3. 分段赏析

上阕:“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轻柔的春风,温暖却不浓烈的阳光,点明早春时节。词人换上夹衫,一个“乍”字,生动体现出对春日初临的欣喜,以及因季节变换而带来的心情愉悦,仿佛让人看到词人在春日里轻快的身影。这是外在美好春光给予词人的直观感受,奠定了一种看似明快的基调。“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睡起后,一丝寒意袭来,而鬓边插戴的梅花也已残破。“微寒”不仅是身体的感觉,更暗示着内心情绪的转折。梅花残败,这一意象的出现,打破了前文的轻快,增添了几分凄凉与落寞。词人以细腻笔触,通过日常细微感受和物象变化,委婉含蓄地传达出内心幽微的愁绪。这种愁绪含蓄朦胧,带着几分凄冷,就像春日里乍暖还寒的风,虽不强烈却能让人真切感知,将一位心思细腻的知识女性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以及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情感陡然转折,直抒胸臆。前面上阕的含蓄蕴藉在此被打破,词人直白地喊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何处是”,这一问,饱含着迷茫与痛苦,山河破碎,故乡沦陷,不知归处的无奈与悲戚尽在其中。“忘了除非醉”,更是沉痛之语,只有沉醉才能暂时忘却故乡之思,可见思乡之愁已深入骨髓,无法排遣,只能借酒消愁,深刻展现出词人内心的煎熬与痛苦。“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沉水”即沉香,卧时点燃沉香,香烟袅袅。当香已燃尽,而酒意却还未消散。这里不直接说愁,而是借香与酒来表达。香消象征着时间流逝,可愁绪却如酒意般难以消散。此句含蓄隽永,既是对上句借酒消愁的进一步延伸,又宕开一笔,以景语作结,将愁思的悠长、难以排解的状态,通过具体物象生动呈现出来,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恰似“举杯销愁愁更愁”,将词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收束全词,让人沉浸在这深沉的愁绪之中,久久不能释怀。

4. 作品点评

全词上阕言喜,下阕诉悲,初看似意不相连,实则紧密相承。春风送暖,本应尽享春光之乐,然节候变化极易勾起思乡怀人之情,念及山河破碎、有家难归,美好春色反成愁恨之由。上阕之喜反衬下阕之悲,写喜为宾,抒恨为主,悲喜对照,主题更显突出,巧妙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惆怅。此词婉约情深,情感抒发由平缓渐至深沉,欲说还休的思乡哀愁,尽显艺术匠心。上阕隐、平淡,下阕直、浓挚,隐直相济,平淡浓挚相成,风格婉约含蓄,构思精妙。深沉强烈的情绪以清淡省简文字勾勒,情感表达既强烈又有节制,于心灵深处涌出又适时收束,使小词在情感上起伏跌宕,形成独特美感节奏。上阕情感平稳冲淡,下阕“故乡何处是”一句,瞬间打破平静,使情绪骤起波澜,上阕好心情也陡然转为思乡愁绪。这种情感节奏与突变,兼具诗词创作与审美欣赏的美学价值,亦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精神心理的真实写照。词作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与浓烈思乡情,透过深闺中的香雾、酒杯、醉意,可见其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崇高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俞仲茅云,赵忠简《满江红》“欲待忘忧除是酒”,与易安“忘了除非醉”意同。下句“奈酒行有尽愁无极”。微嫌说尽,岂如“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亦宕开,亦束住,何等蕴藉。易安自是专家,忠简不以词重云尔。

清况周颐《〈漱玉词〉笺》

# 上片措语轻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与前片轻灵的风格相一致。

近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 此词抒发南渡后的思乡之情,却从心情好写起,早春给人带来了喜悦之情,这对抒发乡情起了反衬作用。三、四句妆残、人寒、心境转换。“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语气突转,充分表达对沦陷故土的强烈思念之情。接写浓郁的沉香已消散,而酒意尚存,说明昨夜醉意之甚,但酒醉微醒,词人就发抒乡思,可见不思量之不可能,表示“醉后也难忘”。这与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相仿佛,但在表达上委婉含蓄,与前两句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现代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公异《北固楼》

下一篇:宋·王安石《雨霖铃·孜孜矻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