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秋风来万里":昨夜的秋风好似从千里之外吹来。
"月上屏帏":皎洁的月光爬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
# 帏:(wéi)床帐。,屏:屏风。
"冷透人衣袂":寒意透入人的衣袖。
# 衣袂:袂(mèi),衣袖。
"有客抱衾愁不寐":我抱着被子心中愁苦难以入睡。
# 衾:被子。
"那堪玉漏长如岁":哪里还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
# 长如岁:度夜如年。,玉漏:古代计时器。
"羁舍留连归计未":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
# 归计:指回朝廷当官,一说指回归故里。,羁舍:羁(jī),寄居之处。
"梦断魂销":梦里醒来凄绝伤神,
"一枕相思泪":枕上都是相思的泪水。
"衣带渐宽无别意":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
# 衣带渐宽:指人因忧愁而消瘦。
"新书报我添憔悴":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 新书:新写的信。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婉约词,属于羁旅思乡题材。上片通过描绘秋风、冷月等秋夜之景,刻画客居异乡的孤寂长夜,因思念家乡而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景。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羁旅的愁苦。
2. 写作手法
对面落笔:借妻子视角写“新书报我添憔悴”,婉转表达双向思念。反衬:词人不说自己瘦了,而说是“衣带渐宽”;不说自己想念家人,而说是“新书报”后,她们“添憔悴”了。这种反衬之笔,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夸张:“玉漏长如岁”将夜晚的漫长通过夸张手法表现,道出了词人难盼天明的煎熬心态,可谓人木三分。
3. 分段赏析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秋风从万里之外吹来,月光照在屏风帏幔上,寒冷穿透了人的衣袖,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奠定了愁苦的基调。“有客抱衾愁不寐”以动作细节刻画辗转难眠,“玉漏长如岁”将夜晚的漫长通过夸张手法表现,道出了词人难盼天明的煎熬心态,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羁旅愁绪。《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道出:我这个旅居外地的游子,还没有回朝廷的打算。“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梦中醒来,思念家乡,泪水浸湿了枕头,这里用“相思泪”来抒写思妻之情。最后两句,写“愁”上加“愁”,词人不说自己瘦了,而说是“衣带渐宽”;不说自己想念家人,而说是“新书报”后,她们“添憔悴”了。这里的“衣带渐宽”和“新书报我添憔悴”运用反衬,将情感表达得更加深沉,进一步强化了思乡的愁苦。
4. 作品点评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苏轼婉约词代表作,这首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秋夜风月的冷寂与相思憔悴的刻画,来渲染词人的秋“愁”。全词写作特色鲜明,以婉约的风格,巧妙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生动地展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玉漏长如岁”“衣带渐宽”等词句,化典无痕,成为宋词中羁旅相思的经典表达。
# 写秋思。起句突兀,“秋风来万里”,为下文定下冷凄调子。抱衾不寐,玉漏漫长如岁,极难忍受。下片接叙“羁舍留连归计未”,以致“衣带渐宽”。新书更增添词人的憔悴,反过来强化了相思的痛苦。
现代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