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淡淡":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
"问阿谁、":试问有谁能,
# 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堪比天真颜色":和那天真自然的颜色媲美。
"笑杀东君虚占断":真可笑啊,那司春之神白白地占据着掌管春天的权力,
# 东君:司春之神。
"多少朱朱白白":它让多少红红白白的春花绽放。
"雪里温柔":梅花在雪中显得温柔,
"水边明秀":在水边看上去明丽清秀,
"不借春工力":它的美丽并不借助春天的力量。
"骨清香嫩":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
"迥然天与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尝记宝篽寒轻":曾经记得在华丽的宫苑中,轻寒的时节,
# 篽:禁苑。
"琐窗人睡起":雕花窗边的佳人睡醒起身,
#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玉纤轻摘":伸出如玉般纤细的手指轻轻摘下梅花。
"漂泊天涯空瘦损":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
"犹有当年标格":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 标格:风范,风度。
"万里风烟":不管是万里风烟,
"一溪霜月":还是一溪寒月,
"未怕欺他得":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归去":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
"阆苑有个人忆":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亦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婉约词。全词以“梅”为吟咏对象,上片摹写寒梅的天然风骨:以“疏疏淡淡”勾画其清雅形貌,以“雪里温柔,水边明秀”点染其孤傲品性,又以“骨清香嫩”暗喻其超脱世俗的绝代风华;下片转写梅花的漂泊命运:以“天涯瘦损”对应词人半生流离,以“万里风烟”暗合家国烽火,最终以“不如归去”作结,将寒梅的零落无依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身世悲慨融为一体。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梅花的“疏疏淡淡”与众多春花的“朱朱白白”对比,以春花衬梅花天真淡雅,突出梅花超凡脱俗。拟人:“笑杀东君虚占断”赋予梅花拟人神态动作,嘲笑掌管春天的神不能独占春光,凸显梅花独特与自信。“雪里温柔,水边明秀”把梅花比作温柔明秀的佳人。托物言志:借梅花“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标格”等特点,词人自比梅花,表达不依赖外力、保持高洁品质与独立人格,借梅花漂泊写自身漂泊,抒发羁旅愁思和对往昔生活怀念。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素雅清淡的色调勾勒梅之形神。起笔“疏疏淡淡”四字,既状其花枝疏朗之态,又摹其色若轻云之韵,天然去雕饰的风姿跃然纸上。“笑杀东君”两句笔锋陡转,通过对比反衬手法展现梅的孤高——司春之神纵使点染出万紫千红,终不及寒梅半分清逸。词人更以“山下千林”的俗艳花海为背景,愈显雪径水畔的素梅如同遗世独立的佳人,不需借助春光装点,自得水畔的清雅与雪中的柔婉。至“骨清香嫩”处,笔触凝练如篆刻,将梅之冰肌玉骨、冷香幽韵定格为天工雕琢的奇迹。下阕笔走龙蛇,托物寄兴。追忆中的“宝篽寒轻”场景,以金丝雀架、雕花窗棂构筑出宫廷华贵气象,纤纤玉指折梅簪鬓的画面,恰似梅花生命中短暂的荣光。而“漂泊天涯”三句陡转苍凉,寒梅褪去金缕衣,化作江湖倦客,纵使形容憔悴仍不改孤标气度。词人赋予梅花以人格力量,“万里风烟”的摧折与“一溪霜月”的孤寂,反成砥砺其风骨的磨刀石。收束处“阆苑有忆”的归去之思,表面写仙家对寒梅的眷念,实则暗藏词人勘破世情的隐逸之志。全篇咏物不滞于物,将宦海浮沉的沧桑之感化入梅魂竹魄,形成物我交融的浑融境界。
4. 作品点评
《念奴娇·梅》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婉约词。这首咏梅词以冰姿玉骨为引,通过物我相融的笔法寄寓心志。作者既倾慕寒梅傲雪凌霜的孤标气韵,更以疏影横斜自况明志,在喧嚣世间坚守清刚如铁的风骨姿态。
#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现代马玮《辛弃疾词赏析》
上一篇:宋·张镃《竹轩诗兴》
下一篇:宋·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