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长":柳丝长长,
"桃叶小":桃叶细嫩,
"深院断无人到":深院空寂,无人来临,春日一片寂静的气氛。
"红日淡":淡淡的红日照进院子里,空中水气弥漫,太阳淡而无光,
# 日淡:日光淡淡。
"绿烟晴":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
"流莺三两声":远处不时传来了三两声流莺的鸣啭。
# 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闺中女子雪白的肌肤透出了浓香,
#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檀晕少":脸上浅红色的娇晕也消褪了,
# 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枕上卧枝花好":那绣枕头上、低压着枝梢的花儿十分美好。
"春思重":看到枕上的花枝女子倍感惆怅,她一夜独眠,辗转不寐,
"晓妆迟":春日里,闺中人闲愁深重,起床后也迟迟不愿去梳妆,
"寻思残梦时":独自寻思清晓的残梦。
# 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更漏子·柳丝长》乃北宋词人晏几道所做的词,也是一首闺怨词。委婉含蓄地抒发春日闺思,生动展现出闺中女子在春日里的幽怨情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借“鸟鸣山更幽”的原理,说明鸟声反衬庭院寂静,以及这种反衬对塑造女主人公心境的作用,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揭示词的内涵。内涵。对比:上片将外界生机盎然的春景与深院“无人到”的寂静作对比,下片把龙脑香营造的温馨环境和女主人“春思重”的萎靡状态相对照,有力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春思”的深沉与浓重。比喻:“雪香浓”把女子的肌肤比作雪,形象地写出女子肌肤的洁白和散发的香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3. 分段赏析
“柳丝长,桃叶小”两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春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细长的柳丝与小巧的桃叶,柳丝的修长柔美与桃叶的娇嫩清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氛围。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视觉描写,生动呈现出春天植物初萌的形态,为全词奠定了春日的背景基调,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春天已然来临。“深院断无人到”一句,既写庭院的寂静,也表女子的孤独。“深院”突出了环境的幽僻,而“断无人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孤寂,一个“断”字含义丰富,不仅延伸了寂静的时间长度,也开始隐隐透露女子的哀怨情绪,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女子所处环境的冷清以及她内心的落寞。“红日淡,绿烟晴”两句是对庭院景色的进一步描绘。“红日淡”写出日光的柔和淡薄,给人一种慵懒之感;“绿烟晴”则描绘出在晴朗天气下,绿树笼罩在如烟的雾气之中,朦胧而富有诗意。这里诗人通过对色彩(红、绿)和光线、雾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又略带迷离的氛围,衬托出女子此时百无聊赖的心境。“流莺三两声”一句,为寂静的庭院增添了动态与声音。流莺的鸣叫打破了深院的沉寂,然而这几声鸣叫却更衬出环境的幽静,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从结构上看,鸟声唤醒了春闺独宿的女子,起到了连接上下两片的作用,自然地引出下片对女子醒来后情景的描写。“雪香浓,檀晕少”两句描写女子被鸟声唤醒,尚未起床时的状态。“雪香浓”形容女子肌肤洁白似雪,且散发着馥郁的香气,展现出女子的美丽与娇柔;“檀晕少”表明经过一夜睡眠,女子脸上的脂粉已然淡却,呈现出一种素颜的状态,暗示了女子夜间辗转难眠,无心打理妆容的慵懒。“枕上卧枝花好”一句,表面写女子起身离枕后,露出枕面上刺绣的斜枝花卉,依旧娇艳美丽。实则是以花比人,暗示女子的貌美如花,同时也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美丽的花朵依旧,而女子却在这深闺中独自寂寞。“春思重”是点题之笔,直接点明了女子春日里浓重的情思。这里的“春思”蕴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之类的复杂情感,女子在春日里触景生情,对远方的爱人思念重重,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惆怅。“晓妆迟”一句,描绘出女子晨起无心梳妆的慵懒之态。因为春思缠绕心头,女子失去了梳妆打扮的兴致,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因思念而产生的精神萎靡,也侧面反映出她内心的愁苦,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无人欣赏,她便无心装扮。“寻思残梦时”作为收束之句,韵味无穷。女子醒来后,独自痴痴地寻思着清晨那温煦却残破的梦,所梦为何,诗人并未明言,但能引得女子如此寻思,想必是美好的梦境。然而,梦境虽美,却终究残破虚幻,女子在现实与梦境的落差中,更添了几分怅惘,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女子内心复杂的情感,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深沉的境地。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巧妙运用暗示手法,营造出含蓄的韵味。思妇那寂寞凄凉的心境,以及其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几乎都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得以呈现。
# 婉转缠绵,深情一往。
清著名词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景丽而情深,《金荃集》中绝妙词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宋词选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