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相送":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
"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
# 余杭门:北宋时杭州的北门之一。
"今年春尽":如今春天已尽,
"杨花似雪":杨花飘絮似飞雪,
"犹不见还家":却不见离人归来,
# 还家:归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卷起帘子举起杯,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写月下独饮。
"风露透窗纱":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恰似姮娥怜双燕":好似那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
# 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代指月。
"分明照、画梁斜":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以夫妻离别为主题。上片通过“飞雪似杨花”与“杨花似雪”的时空对照,写去年冬日送别与今春盼归的怅惘;下片借“邀明月”“怜双燕”的细节,刻画妻子独守空闺的孤寂,含蓄表达苏轼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比喻:“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雪与杨花互喻,强化季节流转与思念绵长,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对比:去年送别与今春未归的时空对照,突出妻子等待的漫长与思念之深。
3. 分段赏析
《少年游·润州作》上片写“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回忆去年冬日在余杭门外送别,大雪纷飞如杨花,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写今年春尽,杨花飘飞似雪,可游子仍未归,今昔对比,突出闺妇等待的漫长与思念之深。下片写“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描绘闺妇孤独寂寞,对酒邀月的情景,风露透过窗纱,更添凄凉。“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将月光照双燕的景象,想象成嫦娥怜惜双燕,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4. 作品点评
《少年游·润州作》以婉约风格细腻地刻画了闺妇的相思之情。通过巧妙的时空对照与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将夫妻思念写得深婉动人。全词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等句,比拟工整,语亦精巧,以景写情,堪称亮点。
上一篇:宋·米芾《满庭芳·咏茶》
下一篇:宋·范晔《梁鸿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