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tíng
yuàn
màn
·
·
jiàn
chuī
jìn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3
zhì
chū
shuài
wéi
cháng
duǎn
rán
hòu
xié
qián
hòu
què
duō
tóng
héng
yún
nián
zhòng
liǔ
hàn
nán
jīn
kàn
yáo
luò
chuàng
jiāng
tán
shù
yóu
rén
kān
shēn
ài
zhī
jiàn
chuī
jìn
zhī
tóu
xiāng
shì
chù
rén
jiā
绿
shēn
mén
yuǎn
yíng
huí
fān
líng
luàn
xiàng
yuè
rén
duō
shuí
cháng
tíng
shù
shù
ruò
yǒu
qíng
shí
huì
qīng
qīng
wàng
gāo
chéng
jiàn
zhǐ
jiàn
luàn
shān
shù
wéi
láng
zěn
wàng
huán
fēn
shì
zǎo
zǎo
guī
lái
hóng
è
rén
wéi
zhǔ
suàn
kōng
yǒu
bīng
dāo
nán
jiǎn
chóu
qiān

译文

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大不同。恒温大司马曾说: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是多么袅娜动人。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让人感到多么凄婉。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到处坐落的人家,掩映在绿荫深处。远处的水岸迂回曲折,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也不知要奔向哪里。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定不会,年年都长得如此青翠碧绿。天色渐渐昏暗,高耸的城郭已经望不见,眼前只有一片连绵纵横的乱山。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如今纵有并州制造的锋利剪刀,亦难以剪断我心头的万缕离愁。

逐句剖析

"余颇喜自制曲":我喜欢自己作曲。

# 自制曲:指在旧曲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曲调,也叫自度曲。,余:一作“予”。

"初率意为长短句":开始随意写下长短句,

#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率意:随意。

"然后协以律":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

"故前后阕多不同":所以前后片有很大不同。

# 前后阕:一首词的一段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或“前阕”,后一段称“下阕”或“后阕”。

"桓大司马云":恒温大司马曾说:

# 桓大司马:即桓温(312~373),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昔年种柳":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

# 昔年种柳:“昔年种柳”六句:语本出自庾信《枯树赋》,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公北征,经金城,前为琅琊王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依依汉南":是多么袅娜动人。

# 依依:轻柔披拂貌。

"今看摇落":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

"凄怆江潭":让人感到多么凄婉。

"树犹如此":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

"人何以堪":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

"此语余深爱之":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渐吹尽":风渐渐吹尽,

"枝头香絮":枝头上的柳絮,

"是处人家":到处坐落的人家,

# 是处:到处;处处。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绿深门户":掩映在绿荫深处。

"远浦萦回":远处的水岸迂回曲折,

# 萦回:盘旋往复。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浦:水边。

"暮帆零乱向何许":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也不知要奔向哪里。

# 何许:何处。唐杜甫《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阅人多矣":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

# 阅人:指见过的离别场面。

"谁得似":谁能比,

"长亭树":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

#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边的柳树。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树若有情时":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

# 树若有情时:“树若”二句:语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以及唐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诗句。

"不会得":定不会,

# 不会得:犹言不应,不可能。得,语助词。

"青青如此":年年都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日暮":天色渐渐昏暗,

"望高城不见":高耸的城郭已经望不见,

# 高城不见:语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只见乱山无数":眼前只有一片连绵纵横的乱山。

"韦郎去也":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

# 韦郎:即韦皋。《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怎忘得、":但你要记得、

"玉环分付":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

# 分付:付托;寄意。宋毛滂《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玉环:指玉箫女留给韦皋的玉指环。

"第一是":一再叮嘱,

"早早归来":让我早早归来,

"怕红萼":免得红花,

# 红萼:红花,女子自指。萼,花蒂。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无人为主":没人怜惜。

"算空有并刀":如今纵有并州制造的锋利剪刀,

# 算空有并刀:“算空有”二句:唐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宋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此处化用以上句意。并(bīng)刀:亦称“并州刀”。即并州剪。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难剪离愁千缕":亦难以剪断我心头的万缕离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亭怨慢·渐吹尽》由南宋词人姜夔所作,出自《白石道人歌曲》。上阕以细腻笔触勾勒暮春图景:百花凋零,柳絮纷飞,暮色苍茫中,点点帆影渐次消逝。词人借景抒情,将目光转向岸边树木,喟叹它们历经无数人间离别,仿佛已然“麻木”,依旧郁郁葱葱,暗合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深沉哲思,以自然之无情反衬人间离情之深。下阕转而铺陈怀人愁绪,层层递进。起笔便刻画出行者回望的深情姿态,目光久久凝望着岸上送行人,眷恋不舍。继而以坚定口吻立下誓言,承诺绝不背弃盟约,彰显对感情的忠贞。最后以佳人临别时的殷切叮嘱作引,自然过渡到离别后的无尽愁绪。全词巧妙运用主客视角的灵活转换,以及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结合大量内心独白,生动展现出行人与送行人之间双向交织的深情厚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亭怨慢·渐吹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根据夏承焘先生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行实考·合肥词事》的严谨考证:姜夔在二十至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时期,曾游历合肥,在此期间结识了一对歌女姊妹,彼此情谊深厚。此后,他多次往返合肥,这段情缘也多次在其词作中留下印记。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前往合肥,不久便匆匆离去。而这首《长亭怨慢》,极有可能是他离开合肥后,为追忆与恋人分别的情思而创作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词,作者借咏柳抒发了自己与恋人分别后的哀怨忧愁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蕴含了对身世飘零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实衬虚,“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词人以长亭边的柳树历经无数离别却依旧青青,实写柳树的无情,来反衬自己内心惜别的深情,以实写之景衬托虚写之情。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以咏柳起笔,勾勒暮春之景。春光将逝,柳絮飘飞殆尽,浓密柳荫笼罩着合肥的街巷。“远浦”二句笔锋一转,描绘行人乘船远去的画面,离别之态跃然纸上。紧接着“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数句回归咏柳,在象征离别的长亭边,离人黯然神伤,柳树却依旧青翠如常,无动于衷。词人暗引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以柳树的无情,反衬自己对离别的无限眷恋,笔法虚实相生,将合肥之景、离人之情与惜别之意,巧妙地融入柳的意象中,相互映衬,含蓄蕴藉。词的下阕则细腻抒发与情侣别后的相思眷恋。“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三句生动刻画离开合肥后对恋人的不舍与牵挂,化用唐代欧阳詹“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的典故,精准传达出思念恋人的深情。“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二句借用韦皋与玉箫的故事,词人以深情的承诺,表明自己绝不会像韦皋那样违背约定,定会重归恋人身边。“第一”两句是恋人的殷切嘱托,她满心忧虑,盼着词人早日归来,因为身为歌女,身世飘零,命运难测,一句“怕红萼无人为主”,道尽无奈与哀愁,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最后“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将无尽的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全词情感凄婉缠绵,读来令人怅然不已。

4. 作品点评

姜夔年轻时学诗取于法黄庭坚,后来转变方向,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将江西诗派的作诗技巧运用到词中,形成生新瘦硬的特色,自成一派。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宋词中常见题材,但姜夔的情词有所不同。他摒弃浓艳风格,笔调淡雅,不侧重正面描写,而是借物寄托情感(如梅、柳),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有回环宕折的妙趣。这与温庭筠、韦庄,晏殊、欧阳修,以及晏几道、秦观等词人的创作路径不同,这种情况值得细细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树若”二句)人言情,我言无情,立意壁绝。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巻十二

# “是处人家”四句,先言别时之景。“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借树以言别时之情。阅人既多,安得尚有情耶,一笑。此字借叶。“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别后。何记室诗:“日夕望高城,缈缈青云外。”“韦郎去也”四句。望其早归。韦皋与玉箫别,留玉指环,约七年再会,以其地在江夏,故用之,后遂沿为通用语。“算空有并刀”二句,总收。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时”字凑,“不会得”三字呆,韦郎二句,口气不雅;“只”字疑误,“只”字唤不起“难”字。白石人工熔炼特至,此一二笔容是率处。

清先著《词洁辑评》卷四

# 白石《长亭怨慢》,小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 路已尽而复开出之,谓之转。如:“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清孙麟趾《词径》

# 姜白石《长亭怨慢》云:“向何处,阅人多矣,不会得青青如许。”“处”作“许”,“许”作“此”,《词律》误谓此字借叶。

清丁绍仪《听秋声跋词话》卷十三

# 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缠绵沉着。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三

# 白石《长亭怨慢》云:“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白石诸词,惟此数语最沉痛迫烈。此外如“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又“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羁旅。”皆无此沉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

# 姜白石《长亭怨慢》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王碧山云:“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似觉轻俏可喜,细读之毫无理由。所以词贵清空,尤贵质实。

清陈锐《褒碧斋词话》

# 此词颇有桓司马江潭之感。虽似怨别之辞,而实则乱愁无次,触绪纷来。凡怀人恋阙,抚今追昔悉寓其中。首言春望景物,即紧接以“暮帆零乱“句发挥本意。望接天帆影,其中思妇离人,不知凡几,何忍入愁人之眼。惟亭树则冷漠无情,虽长年送尽行人,而青青依旧,与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皆伤心人语。下阕言举目河山,高城阻绝,望远而兼有“浮云蔽日”之感。以下叙离情,临歧片语,历久难忘,凝望早归而托言红萼,以雅逸之笔,致缠绵之思,犹《楚辞》之山间采秀,怅公子之忘归,深人无浅语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麦丈云:浑灏流转,夺胎稼轩。

近代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 此首写旅况,情意亦厚。首句从别时别处写起。“远浦”两句,记水驿经历。“阅人”两句,因见长亭树而生感,用《枯树赋》语。“树若”两句,翻“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措语亦俊。换头,记山程经历,文字如奇峰突起,拔地千丈。乱山深处,最难忘玉环分付,“第一”两句正是分付之语,言情极真挚。末以离愁难消作收。下片一气直贯到底,仿佛苏、辛。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白石《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深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有以为此词首三句即东坡“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意。其实二者不同。苏语乃《楚辞》化出,着重在“尔何怀乎故宇”,此朝云所以泣不成声也。又上结反用李商隐《咏蝉》:“五更疏欲断宋树碧无情。”“青青如此”,“此”字出韵,故汲古阁本以“日暮”属上片。下片“玉环”应作“玉箫”,“玉环”可误解为杨妃矣。“怕红萼、无人为主”,谓怕有力者强娶她,无人为主拒暴也。

现代吴世昌《词林新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颂古四十八首(其十九)》

下一篇:宋·宋祁《锦缠道·燕子呢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