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chuí
biān
·
·
shuāng
dié
xiù
luó
qún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3
shuāng
dié
xiù
luó
qún
dōng
chí
yàn
chū
xiāng
jiàn
zhū
fěn
shēn
yún
xián
huā
dàn
dàn
chūn
kàn
zhū
chù
hǎo
rén
rén
dào
liǔ
yāo
shēn
zuó
luàn
shān
hūn
lái
shí
shàng
yún

译文

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你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逐句剖析

"双蝶绣罗裙":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

# 双蝶绣罗裙: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

"东池宴":池东的酒宴上,

# 宴:宴会。

"初相见":初次见到你。

# 初:初次。

"朱粉不深匀":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

# 朱粉不深匀:不在脸上涂抹脂粉。

"闲花淡淡春":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

"细看诸处好":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

# 诸处:到处。

"人人道":人人都夸赞你,

# 道:说。

"柳腰身":细柳般的腰身。

# 柳:细柳。

"昨日乱山昏":你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

"来时衣上云":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 衣上云:衣服上浮动着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是北宋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收录在《宋词三百首》里。这首词是他在宴席上写给一位歌女的,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整首词的意境真实与梦幻交织,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是北宋词人张先创作的词调,最初是为宴席上的歌女所写。在宋代初期,文人写词多是即兴创作,供宴席间歌女演唱。后来,词这种文学形式逐渐发展成熟,这类作品不再用于表演,更多作为书面文学欣赏,失去了早期的音乐表演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一首词作,收录在《宋词三百首》中。这首词是他在宴席上写给一位歌女的,用简单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词的上片描写了这位女子的穿着打扮。“双蝶绣罗裙”写她穿着绣有双蝶图案的罗裙,“朱粉不深匀”说她的妆容淡雅自然。然后用“闲花淡淡春”这样的景色来衬托她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她独特的风姿。下片则从不同角度继续赞美她。“细看诸处好”表示仔细观察会发现她各方面都很美,这和上片对气质的赞美相呼应。接着提到大家都称赞她有“柳腰身”,这是对她体态的具体描述,也从侧面补充了她的美丽。整首词既描绘了歌女的外在美,也展现了她天然的纯真气质,营造出一种有点虚幻又真实的美感氛围。

2. 写作手法

比喻:“双蝶绣罗裙”以罗裙上绣的双蝶比喻女子的轻盈姿态,暗含其舞姿如蝶舞般翩跹,同时“双蝶”也暗示女子的青春活力与成双成对的美感。“闲花淡淡春”将女子淡雅的妆容比作春日里自然生长的野花,既突出其清新脱俗的气质,又以“闲”字赋予她超然物外的闲适感。虚实结合:​​“来时衣上云”表面写衣上的云纹图案,实则化用“巫山云雨”典故(宋玉《高唐赋》),暗示女子如仙女般飘逸,仿佛从云端降临人间。这种虚实交织的手法,既写实又充满诗意想象。对比:“朱粉不深匀”在宴席上其他女子浓妆艳抹的背景下,女子的淡妆显得格外醒目。通过“不深匀”与“闲花”的对比,强调她天然去雕饰的美,符合宋代文人推崇的“淡雅”审美。倒装:​​“细看诸处好”实际是“细看”后才得出“诸处好”的结论,但词人将结果前置,突出观察者的惊叹与反复品鉴的过程,增强语言张力。

3. 分段赏析

首词是宴席上为歌女所作。“双蝶绣罗裙”写她穿的罗裙上绣着成双蝴蝶,暗示她身份。“东池宴,初相见。”点明是在东池宴会相识,她担任陪酒角色。“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描写她妆容素雅,用“闲花淡淡春”形容她的气质——就像春日里一株素雅野花,在满园浓妆艳抹的歌女中显得格外清丽。这种淡雅风格其实借鉴了唐代张祜的写法,但“闲花”与“春”的双关用法(既指春色又暗含美色)仍有新意。下阕开头用倒装句式,“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虽然众人都夸她体态曼妙,但词人认为她处处动人,这种整体美感是细看后才体会到的。用柳枝比喻腰肢的写法,在古典诗词中常见。最后“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描写她的衣裳,衣料上绘满云霞图案。词人先写暮色中的乱山,再让云霞从山间涌出,仿佛衣裳上的彩云有了生命。这种写法不仅突出服饰独特,更营造出缥缈仙气——当云雾从山间升腾时,穿着彩云衣裳的歌女就像乘云而来的仙子。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意,如“昨日”两句明显源自宋玉《高唐赋》,结合衣裳的云霞图案,让人产生真实与虚幻交织的感觉。这类宴饮赠妓题材本易流于俗套,但词人通过“闲花”的素雅意象、“云霞”的缥缈意境等手法,塑造出清新脱俗的美人形象。特别是结尾不直接描写人物,却用山间云雾作结,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反而更显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下一篇:宋·林石《梅雨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