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tiáo
zhà
shuǐ
néng
qīng

朝代:宋作者:吴潜浏览量:3
sháo
zhà
shuǐ
néng
qīng
gèng
yǒu
rén
shuǐ
qiū
shuǐ
héng
biān
yuǎn
shān
xiāng
duì
yíng
yíng
shàng
yǒu
yuān
yāng
tǐng
pín
jīng
shì
shōu
guī
chí
zhǎng
zài
lán
gān

译文

苕溪和霅溪的水是清澈的,更是有人像水这样清澈啊。秋天的江湖水横在天边簇拥着远处的山阿,相对映着十分美好。溪水上有鸳鸯,小船驶来他们被频频惊起。鸳鸯们回到碧玉色的池子里,生长在栏杆下面如何呢。

逐句剖析

"苕霅水能清":苕溪和霅溪的水是清澈的,

# 苕霅:苕溪和霅溪的并称。是唐代张志和的隐居之处。

"更有人如水":更是有人像水这样清澈啊。

"秋水横边簇远山":秋天的江湖水横在天边簇拥着远处的山阿,

"相对盈盈里":相对映着十分美好。

# 盈盈:形容美好的样子。

"溪上有鸳鸯":溪水上有鸳鸯,

"艇子频惊起":小船驶来他们被频频惊起。

# 艇子:小船。

"何似收归碧玉池":鸳鸯们回到碧玉色的池子里,

"长在阑干底":生长在栏杆下面如何呢。

# 阑干:即栏杆设在楼阁或路边水边。李白《清平调词》:沉香亭北倚阑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是南宋词人吴潜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描绘清澈溪水与自然生灵的互动,寄托对高洁品格与理想境界的向往。上片以“苕霅水能清”起兴,将水的澄澈与“人如水”的纯净品格相类比,暗喻隐逸者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秋水横边簇远山”以动态笔法勾勒秋水与远山相映的盈盈之美,展现空灵意境。下片聚焦溪畔细节,“鸳鸯惊起”的瞬间动态打破静谧,反衬自然生机,尾句“何似收归碧玉池”则突发奇想,将眼前美景升华为可收揽的碧玉池景,以“阑干底”的具象化表达对永恒澄净的渴望,暗含对现实纷扰的疏离感。全词语言清丽婉转,善用比喻、动静结合及虚实相生等手法,既延续了张志和《渔歌子》的隐逸传统,又融入吴潜词作中特有的沉郁情思,形成清雅与深婉交融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开篇以苕霅溪水的清澈为喻,引出“人如水”的人格化比拟。水之清冽象征高洁品性,人如水则暗指隐士或高士的澄澈心灵,二者形成物我合一的境界。起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以“秋水”与“远山”的构图起兴,通过“簇”与“盈盈”的动态描写,勾勒出山水相依的画卷。秋水的静谧与远山的苍茫形成空间张力,为后文人物的出场铺垫。

2. 分段赏析

上片:“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以苕霅水的清澈起兴,引出“人如水”的比喻,将自然之水与人性之洁相映照。苕霅水(苕溪、霅溪)位于浙江湖州,是唐代隐士张志和的栖居地,自带超脱尘世的意象。水之清象征高洁品格,而“更有人如水”则暗含对人性澄澈的赞美,甚至超越水的纯粹。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能清”与“如水”形成递进,强化了自然与人的共生关系。“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秋水横亘天际,簇拥着远山倒影,形成“盈盈”的动态美感。一个“簇”字既写出水势的凝聚,又暗含山影的层叠;“盈盈”既形容水的清澈,又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映。从近处的水转向远景的山,空间层次感分明,画面开阔而灵动,为下片的动态描写埋下伏笔。下片:“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溪中鸳鸯悠然自得,小艇划过惊起水鸟,打破静谧,增添动态趣味。鸳鸯象征美好情感,艇子的“频惊起”则暗示人迹的介入,与上片的“人如水”形成微妙对照——自然本真与人为扰动的矛盾。“频惊起”以短促的节奏感强化画面的瞬间性,与“簇”“盈”等静态词形成张力。“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诗人突发奇想,欲将眼前秋水、远山、鸳鸯等景致“收归碧玉池”,使其永驻阑干之下。碧玉池既是人工雕琢的精致,又隐喻对永恒之美的向往,暗含对现实短暂性的感慨。结尾从“观景”转向“造境”,将自然之美升华为精神寄托,体现宋代文人追求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亦暗藏对仕途纷扰的疏离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石《梅雨潭》

下一篇:宋·姜特立《畏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