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晚堂前":在安晚堂前,
"梅开尽、":梅花已全部开放、
"都无留萼":都没有留下花萼。
"依旧是、":依旧是、
"铁心老子":那如铁般坚贞的老友,
"故情堪托":往昔的情谊值得托付。
"长恐寿阳脂粉污":总是担心寿阳公主的脂粉会玷污它,
"肯教摩诘丹青摸":怎肯让王维用画笔去描绘。
"纵沉香、":即使用沉香木、
"为榭彩为园":建设亭榭,彩饰装饰园林,
"难安著":也难以安置它。
"高节耸":高耸的气节,
"清名邈":清高的名声远扬。
"繁李俗":繁茂的李花显得庸俗,
"粗桃恶":粗陋的桃花令人厌恶。
"但山矾辈行":只有山矾这类花,
# 辈行:一作行辈。
"可来参错":可以与梅花相互错杂生长。
"六出不妨添羽翼":梅花即便有“六出”不妨增添羽翼般的姿态,
"百花岂愿当头角":百花怎敢在它面前争显头角。
"尽暗香、":用尽梅花的幽香、
"疏影了平生":疏朗的梅花清影来度过这一生,
"何其乐":这是多么快乐啊。
南宋词人
吴潜(1195~1262),南宋词人。字毅夫,一作毅甫,号履斋居士。祖籍宣城(今属安徽)。嘉定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贬死于循州。其词激昂凄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挫的悲愤。词风亦与其为人接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诗作颇平衍,兼多拙句,通体浑成之作,不多见。吴潜的诗大多已佚,所存者多写由于官场斗争激烈而导致的对仕途的厌倦。著有《履斋先生诗余》《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集其遗文编为《履斋遗稿》4卷。
1. 分段赏析
“安晚堂前,梅开尽、都无留萼。依旧是、铁心老子,故情堪托。”:“安晚堂前”点明地点,“梅开尽、都无留萼”描绘出梅花开放后花瓣凋落的景象。“依旧是、铁心老子”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如铁般坚定的意志,“故情堪托”则强调往昔的情谊值得托付,体现出对梅花的信任和依赖。“长恐寿阳脂粉污,肯教摩诘丹青摸。纵沉香、为榭䌽为园,难安著。”:“长恐”和“肯教”两个词,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高洁,不愿被寿阳公主的脂粉玷污,也不屑于被王维用画笔描绘。“纵沉香、为榭䌽为园,难安著”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即便用珍贵之物打造环境,也难以安置梅花的高洁,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超凡脱俗。“高节耸,清名邈。繁李俗,粗桃恶。”:“高节耸,清名邈”直接赞美梅花的高尚气节和清高名声。“繁李俗,粗桃恶”将繁茂的李花和粗陋的桃花与梅花对比,突出梅花的雅致,表达对庸俗之物的厌恶。“但山矾辈行,可来参错。六出不妨添羽翼,百花岂愿当头角。”:“但山矾辈行,可来参错”表明山矾这类花可以与梅花相互错杂生长,体现出梅花的高雅并非孤立存在。“六出不妨添羽翼,百花岂愿当头角”再次强调梅花的高雅,即便有“六出”的姿态也不怕增添羽翼般的装饰,而百花不敢在它面前争显头角。“尽暗香、疏影了平生,何其乐。”:“尽暗香、疏影”描绘出梅花的风姿,“了平生”表示梅花一生都保持着这样的风姿,“何其乐”则表达出对梅花一生自在的赞赏,也流露出词人对这种高雅品格的向往和自身高雅的志趣。
上一篇:宋·柳永《御街行·圣寿》
下一篇:宋·方信孺《飞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