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霜寒透幕":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
# 幕:同“幕”,窗间帷幕。,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黄昏穿云破雾而行。韩偓《半醉》诗:“云护雁霜笼淡月,雨连莺晓落残梅。雁霜:浓霜,严霜,雁,候鸟。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霜寒透幕:祖咏《终南望余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
"正护月云轻":现在正是云轻月冷,
"嫩冰犹薄":层冰未消的时候。
# 嫩冰:薄冰。
"溪奁照梳掠":梅花临水照镜。
# 梳掠:梳妆打扮。,照:照镜。,溪奁:以溪水为镜。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言征雁临溪照影。
"想含香弄粉":有人想涂抹胭脂,
"艳妆难学":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
# 艳妆:美丽的妆扮。
"玉肌瘦弱":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
# 玉肌瘦弱: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此写瘦梅。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
"更重重、龙绡衬著":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
# 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一种细洁名贵的纱。,重重:写梅花瓣。赵佶《宴山亭》:“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倚东风":想像春风中的梅花,
# 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一笑嫣然":流盼一笑,
# 嫣然:美丽貌。
"转盼万花羞落":百花失色。
# 羞落:因羞惭而败落。,万花: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转盼:眼波流转。转眼。言梅超凡脱俗,百花自叹不如。
"寂寞":寂寞。
# 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家山何在":故乡在哪里?
# 家山:家乡。言有归隐之心。
"雪后园林":雪后的园林,
"水边楼阁":水边的楼阁。
"瑶池旧约":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
# 瑶池旧约: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稼轩《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鳞鸿更仗谁托":但托谁捎去书信?
# 仗:依仗。,鳞鸿:鱼雁。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鱼,典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汉昭帝时遣使匈奴,云汉天子在上林苑得雁,足系有帛书,言武所在,匈奴王不得已,将苏武放归。
"粉蝶儿只解":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
# 只解:只知,只会。,粉蝶:粉蝶只懂亲近桃柳,哪管梅花开遍南枝,喻怀才不遇,英雄埋没。
"寻桃觅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
"但伤心":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
# 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
"冷落黄昏":独自冷落伤感。
# 冷落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词。通过对梅花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神韵及命运的描写,如“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借梅花不遇的命运,寄托了词人自身的寂寞、幽怨之情,以及伤世之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抒发了内心的悲愤和不平之气。
2. 写作手法
对比:“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将眼前普通的“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与珍馐“八珍与五鼎”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当下简单饮食的满足,展现其在饮食观念上的转变。细节描写:“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绕庭行数匝,却上檐下床。箕踞拥裘坐,半身在日旸”,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描写,如吃饭、漱口、绕庭行走、坐于檐下晒太阳等,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饱食闲坐后的生活状态,体现出其悠闲惬意。烘托:“是岁太和八,兵销时渐康。朝廷重经术,草泽搜贤良。尧舜求理切,夔龙启沃忙。怀才抱智者,无不走遑遑”,描绘出当时社会太平、朝廷求贤的大环境,与“唯此不才叟,顽慵恋洛阳。饱食不出门,闲坐不下堂”中诗人的闲散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处世选择。直抒胸臆:“为尔谋则短,为吾谋甚长”,直接表明诗人对自己这种饱食闲坐生活的看法,认为从他人角度看似短视,从自己角度却有着长远意义,鲜明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与观点。想象:“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中,“想”字开启想象空间,将梅花临水的姿态具象化为美人梳妆、“含香弄粉”的场景,使梅花形象摆脱单纯的客观描摹,更具灵动性与艺术感染力,增添了浪漫色彩。比拟:拟物,“溪奁照梳掠”把溪水比作梳妆镜,赋予梅花以美人对镜梳妆的动作,生动展现梅花临水照影的风姿;拟人,“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以描写美人的“一笑”“转盼”等神态动作来描绘梅花,将梅花拟人化,活画出梅花的美丽与神韵。
3. 分段赏析
《瑞鹤仙·赋梅》上片“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起笔描绘出一幅寒冷的月夜景象,严霜透幕,薄冰未消,轻云护月,通过对霜、云、冰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为梅花的出场做了铺垫。“溪奁照梳掠”,将溪水比作镜子,把梅花拟人化为在溪边梳妆的美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临水照影的姿态,富有诗意和美感。“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进一步以美人的“含香弄粉”来形容梅花的美丽,且强调其天然绝色,是人工艳妆难以模仿的,突出了梅花的高雅气质。“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把梅花比作玉美人,“玉肌瘦弱”写出了梅花的娇弱之态,“重重龙绡衬著”则在月色朦胧的背景下,极写梅花的神韵,如同穿着鲛绡细纱的美人,韵味十足。“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以写美人的笔法来描绘梅花,“一笑嫣然”“转盼”等词赋予梅花人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美丽动人,同时通过与百花的对比,衬托出梅花的出众,也为下片写梅花的寂寞命运做了铺垫。下片“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一个“寂寞”奠定了全片的情感基调,直接揭示出梅花的精神状态。通过对梅花家乡的询问,拽出梅花本是生在园林楼阁边的高贵之花,如今却流落野地溪头,突出了梅花命运的变化和寂寞。“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借用梅花与天上瑶池的旧约,以及鳞鸿传信的典故,以比兴手法传达出作者政治不遇的深沉痛苦。“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写粉蝶只知寻桃觅柳,对梅花不屑一顾,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孤独和不被赏识。“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冷落黄昏”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数声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悲苦的心境,“伤心”一词将花情和人情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梅花命运的怜惜和自身的伤感。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咏物词。其在炼字造句上精巧细腻,风格婉约蕴藉。通过多种手法将梅花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借梅喻人,把自身的情感与梅花的命运紧密相连,含蓄地表达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词中既有对梅花美的赞颂,又有对其不遇命运的同情,情感丰富深沉,体现了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多样性。
上一篇:宋·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