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烟树灞陵桥":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
# 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
"风物尽前朝":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
# 风物:风俗。
"衰杨古柳":衰败古杨柳,
"几经攀折":攀折已憔悴,
"憔悴楚宫腰":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
# 楚宫腰:以楚腰喻柳。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
# 闲淡:一作闪澹。
"离思满蘅皋":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
# 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蘅即杜蘅。
"一曲《阳关》,":一首送别《阳关》曲,
# 《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
"断肠声尽":曲尽人肠断,
"独自凭兰桡":独自倚靠着船栏杆久久行。
# 凭兰桡:一作木兰桡。兰桡指代船。桡,船桨。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描绘了灞陵桥边烟树、衰杨古柳等离别时所见之景,上阕借景怀古,展现出人世沧桑;下阕则以秋日黄昏、《阳关》曲声等,抒发离别长安时的离愁别恨,以及对往昔的感怀,将羁旅愁绪与怀古之情融合,营造出凄清伤感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灞陵桥边“参差烟树”“衰杨古柳”,以及“夕阳闲淡秋光老”等景物,营造出凄清、衰败的氛围,将离别之愁、羁旅之苦与对往昔的感怀融入其中,使景物染上浓厚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的悲愁情绪。夸张:“离思满蘅皋”运用夸张手法,将离愁比喻为充满水边高地的事物,极言离愁之多、无所不在,形象地强化了离思的浓烈程度。象征:“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在古代文化中,柳与“留”谐音,常被用于表达离别之意。此处的“衰杨古柳”,历经无数次攀折,不仅象征着频繁的离别,其“憔悴”之态更象征着因离别带来的伤感与岁月的沧桑。这几棵衰柳,就像是饱经离恨折磨的离人,见证了无数次的悲欢离合,也承载着历史的兴衰变迁。渲染:“夕阳闲淡秋光老”词人用“闲淡”来形容夕阳,用“老”来描绘秋光,从视觉角度渲染出一种暮秋傍晚的黯淡、衰颓氛围。夕阳西下,秋光渐老,这样的景色本就带着一种迟暮之感,再加上“闲淡”的修饰,更显清冷孤寂。这种氛围的渲染,有力地烘托出词人内心的离思与愁绪,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其在离别时的愁苦与惆怅。
3. 分段赏析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从形象塑造来看,起笔便勾勒出一幅朦胧的画面,灞陵桥边,烟雾缭绕,参差不齐的烟树在其中若隐若现,这不仅点明了地点,更营造出一种迷离、惆怅的氛围。“风物尽前朝”一句,将眼前之景与往昔朝代相勾连,让读者瞬间感受到历史的悠远与沧桑。词人站在这承载无数离别的灞陵桥畔,仿佛穿越时空,与过往的岁月对话。“衰杨古柳”,明确点出景物主体,杨柳已然衰老、古老,“几经攀折”,暗示着此地作为传统离别之所,见证了无数次的分离,每一次的攀折都像是在诉说着离人的不舍与哀伤。“憔悴楚宫腰”运用拟人手法,将杨柳比作曾被楚王宠爱的细腰女子,然而历经岁月的摧残和频繁的攀折,如今已憔悴不堪。这一拟人不仅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和形态,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衰败之态,让人不禁对岁月的无情和离别的频繁产生深深的感慨。从语言角度,“参差”“衰”“古”,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寥寥数语便将景物的特征和氛围传达得淋漓尽致。“几经”一词,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在表达技巧上,此几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在描写灞桥的景物,实则蕴含着词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即将离别的愁绪。以景起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深沉而哀伤的基调。从内容主题上,词人通过对灞桥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怀古与伤今融合在一起,既抒发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惋惜与惆怅,又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增添了一抹沉重的色彩。“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表意上,“夕阳闲淡秋光老”,明确点明了离别之时是暮秋的傍晚。“闲淡”二字,写出了夕阳的黯淡、慵懒,仿佛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秋光老”则进一步强调了秋意的浓重和衰颓,此时的景物都笼罩在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之中。这种氛围与词人内心的愁怨相互交融,使得离恨愈发深沉。“离思满蘅皋”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离思比作长满杜蘅的郊野,极言离思之多、之密,仿佛无边无际,弥漫在整个空间。“一曲阳关,断肠声尽”,引用《阳关曲》这一经典的离别曲调,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离别意味,“断肠声尽”更是将离别的悲痛渲染到了极致,仿佛那令人肝肠寸断的曲调已经结束,但离别的哀伤却久久无法消散。最后“独自凭兰桡”,描绘出词人独自倚靠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独自”二字,沉重而孤寂,将词人孤身飘零的苦况和依依难舍的别衷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从表达技巧来看,这几句融情于景,通过对夕阳、秋光等景物的描写,将词人的离思和愁绪融入其中,情景相生。同时,运用典故(《阳关曲》),丰富了词的内涵,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深度。从内容主题上,此段集中抒发了词人在离别之际的愁苦、孤寂与不舍之情,将离别的哀伤推向了高潮。不仅呼应了上片的怀古之情,更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在离别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和无尽的伤感。
4. 作品点评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是柳永的词作作品。在艺术特色上,它不直接铺陈历史事实,也无生硬议论,而是巧妙选取灞桥暮色、衰杨古柳、夕阳秋光、阳关哀曲等一系列富有寓意的物象情景,层层渲染,如抽丝剥茧般将离愁别恨与怀古伤今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让情感在回环往复中波澜起伏,使读者极易触景生情。语言运用上,吐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却含情绵邈,将作者细腻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委婉深沉。从格调意境来看,词境虽营造出凄清氛围,它没有陷入单纯的哀愁怨怼,而是在离愁与怀古中,蕴含着对人生境遇、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 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 屯田此调,居然胜场,不独晓风残月之工也。
现代程洪《词洁辑评》
上一篇: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