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ér
·
·
shì
rén
zuò
méi
shī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shì
rén
zuò
méi
xià
biàn
便
shì
zuò
piān
nǎi
zhī
qián
yán
wàng
ěr
téng
chuáng
zhǐ
zhàng
zhāo
mián
shuō
jìn
jiā
chén
xiāng
duàn
hán
bàn
qíng
huái
怀
shuǐ
sān
nòng
méi
xīn
jīng
duō
shǎo
chūn
qíng
xiǎo
fēng
shū
xiāo
xiāo
yòu
cuī
xià
qiān
háng
lèi
chuī
xiāo
rén
lóu
kōng
cháng
duàn
shuí
tóng
zhī
zhé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méi
rén
kān

译文

世人写关于梅花的词,一下笔就显得俗气。我试着写了一篇,才知道前面的话不虚妄。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沉香燃尽了没有再往香炉中添续,香炉的温度也就凉了,我的情绪也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惊醒了梅花,使其心伤,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门外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今天折下梅花,寻遍人间天上,竟无一人可供寄赠。

逐句剖析

"世人作梅词":世人写关于梅花的词,

"下笔便俗":一下笔就显得俗气。

"予试作一篇":我试着写了一篇,

"乃知前言不妄耳":才知道前面的话不虚妄。

"藤床纸帐朝眠起":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

# 纸帐:茧纸做的帐子。,藤床:藤条编织的床。

"说不尽无佳思":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 佳思:好心情。

"沉香断续玉炉寒":沉香燃尽了没有再往香炉中添续,香炉的温度也就凉了,

# 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沈香:薰香的一种。

"伴我情怀如水":我的情绪也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笛里三弄":《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

# 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梅心惊破":惊醒了梅花,使其心伤,

# 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多少春情意":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 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小风疏雨萧萧地":门外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 萧萧地:淅淅沥沥。地,语助词。

"又催下千行泪":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吹箫人去玉楼空":明诚既逝,人去楼空,

# 吹箫人去: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肠断与谁同倚":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 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一枝折得":今天折下梅花,

# 一枝折得: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意。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说没人堪寄。

"人间天上":寻遍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竟无一人可供寄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悼亡词。这首词以梅花为引,通过“藤床纸帐”“沉香玉炉”等物象,勾勒出词人独居生活的孤寂场景。上片写晨起无绪,以“梅心惊破”暗喻内心悸动;下片转入对亡夫的追思,“吹箫人去”用典含蓄,“折梅无寄”写尽天人永隔之痛。全词将咏梅与悼亡巧妙结合,语言婉转含蓄,情感细腻深沉,将睹物思人的愁绪娓娓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侯健与吕智敏认为此作系悼亡之词,约创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离世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梅悼亡之作。词中写清晨独醒的孤寂,梅笛惊破心事,疏雨催人落泪;折得梅花却无人可寄,道尽对亡夫的刻骨思念。全词以梅串起回忆与当下,语言清婉,将物是人非的哀痛写得含蓄而深挚。

2. 写作手法

用典:“吹箫人去玉楼空”巧用《列仙传》中箫史与弄玉乘凤升仙的典故,原指夫妻仙去;作者以箫史喻亡夫赵明诚,借“人去楼空”写实生死永隔之痛。化用:“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化用陆凯折梅赠范晔的故事,原为寄友相思;作者反用其意,以“折梅无寄”凸显丧夫后人间天两茫的绝望。拟人:“梅心惊破”赋予梅花以人心,原指笛声惊绽梅花;作者借此既呼应咏梅题面,又暗写自己闻笛忆旧时刹那的情感动荡。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以笛催梅发的春意盎然,反衬出寡居者面对生机时的孤寂与物是人非之恸。借景抒情:“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以疏雨潇潇的外景催动泪落千行的内情,风雨与悲泪交织,将无形哀思具象为可感的凄冷画面。

3. 分段赏析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篇便直陈独居之苦。藤床即现今的藤制躺椅,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其构造:藤条编制,设有靠背扶手,后部装有可调节高低的撑脚。纸帐又称梅花纸帐,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描述其形制:顶部为方形框架,四周垂挂细白布帐幔,内置布单、楮皮被、菊花枕和蒲草垫褥。这类陈设在宋词中常用来烘托孤寂慵懒的氛围。朱敦儒《念奴娇》中“照我藤床凉似水”一句,描绘的正是这般日上三竿仍独卧空床的凄凉景象,与词中意境颇为相似。“沉香断续玉炉寒”,让人联想到她另一首词《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但此处一个“寒”字,更添几分凄清冷寂。室内唯有将尽未尽的沉香,和早已冷却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这一句,将无形的愁绪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流水形象。“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汉代横吹曲《梅花落》的笛声,仿佛惊醒了沉睡的梅花,带来春天的讯息。“梅心惊破”这个说法尤为新奇,既展现了词人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又隐约透露出她内心瞬间的悸动。听着笛声怀念故人,看着梅花思念春天,这样的表达在她的词作中并不少见。这个段落作为上片的结尾,自然地将词意从描写孤寂过渡到下片对亡夫的追忆。下阕以细腻笔触道出对亡夫的思念,词中景象由晴朗转为阴雨,情感起伏却始终连贯。“小风疏雨萧萧地”一句,巧妙地将外在风雨与内心愁绪融为一体。窗外细雨绵绵,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屋内人独坐无言,泪水潸然而下。这雨仿佛在催人落泪,又似在为泪水作伴,将情感层层递进,愈写愈见深沉。然而词中始终未明言为何“无佳思”,为何“情怀如水”以致泪落千行。直到“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二句,才终于点破思念亡夫的主题。“吹箫人去”四字,暗用《列仙传》中弄玉与箫史乘凤仙去的典故。此处以箫史比拟赵明诚,写夫君已逝,空余楼阁。纵使眼前梅花盛开,却再无人相伴共赏。词人不禁想起往日与夫君携手游赏、踏雪寻梅的欢乐时光,此刻想来更觉凄然。结尾“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三句,化用南朝陆凯折梅赠友的典故。当年陆凯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梅相寄并附诗一首。而今词人同样折得梅花,却寻遍人间天上,茫茫四顾,竟无一人可寄。其中“人间天上”四字,道尽寻觅之苦;“没个人堪寄”五字,写透怅惘之情。全词在此戛然而止,但那哀婉的余韵,却久久萦绕不去。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巧妙化用典故,自然如己所作;将咏梅与悼亡结合,天衣无缝;运用口语入词,雅俗相融,别具一格。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孤寂凄婉的意境打动人心,艺术感染力极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覯《惜才》

下一篇:宋·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