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啊!
"休使圆蟾照客眠":不要让这一轮圆月照得我这离家的人无法安眠。
# 圆蟾:圆月。蟾,蟾蜍。后来就以蟾蜍为月亮的代称。,休:不要。
"人何在":心中思念的人在哪里呢?
# 何在:在哪呢。
"桂影自婵娟":只有月光下桂花的影子空自美好。
# 婵娟:美好。,桂影:月影。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十六字令词,也是一首羁旅相思词。描绘了月圆之夜游子独对孤灯、辗转难眠的情景,通过呼天祈愿的直白语言与“桂影婵娟”的冷寂意象,展现了人间天上两相隔的怅惘。体现了人在自然永恒与人间离散间的渺小与无奈,结句形成一种怅叹。
2. 写作手法
拟人:前两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呼号、祈求的方式,向“天”提出请求呼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老天啊,不要再让这圆月照着我离家难眠的游子身上了,再这么折腾下去我今夜都会睡不着觉!含蓄的刻画出游子见到月亮时的难堪情形,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独自望月怀人、长夜不眠的客子形象。对比:前两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运用对比的手法,以此时天上的月亮的圆满之,与离人此刻离家在外的孤身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月圆人未圆,令人倍感凄凉。
3. 分段赏析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词人一开篇就用“天”这个感叹词,像是在急切地向苍天呼喊,带着强烈的情绪。“休使圆蟾照客眠”是在请求上天,别让那圆圆的月亮照着自己这个客居他乡的人入睡。“圆蟾”指的是圆月,用这样的说法既符合古词的意象,又暗含了月圆人不圆的意思。这里把月亮当作能影响人的存在,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游子因为月亮而失眠的情形。月光越明亮,越显得他一个人在外孤单,这种借天象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让思念之情一下子就变得很沉重。“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词人接着问“人在哪里”,直接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追寻,语气里充满了失落。然后写“桂影自婵娟”,意思是月光下桂树的影子依旧美好。“婵娟”既说月亮光洁,也指影子好看,但这美好的景象在游子眼里却成了对比。月亮和影子那么圆满自在,可自己却孤独一人,好像这美好的一切都和自己没关系。词人不直接说相思有多苦,而是通过描写“桂影自婵娟”这种空寂的景象,让那种没人一起赏月色的惆怅自然地表现出来。用景物来收尾,让思念之情更含蓄,也更耐人寻味,月亮的皎洁和影子的美好,都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忧伤。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词简短精巧,情节曲折。从对圆月的感受出发,抒发了深切的思念。用词清新自然,于简淡中见真味,虽寥寥数语却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