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宴华堂夜向阑":华美的厅堂中盛大的宴会,已到夜深将尽之时。
# 夜向阑:夜渐渐深了。
"急管飞霜":急促的管乐声如飞霜般清越,
"羯鼓声干":羯鼓的声音响亮干脆。
"仙人掌上水晶盘":舞者如仙人掌托举着水晶盘般姿态挺拔。
# 仙人掌上水晶盘:本指汉宫铜仙承露盘。此喻艺伎体态轻盈。
"回按凌波":舞步回旋紧扣《凌波曲》的节奏,
# 凌波:此指艺伎舞姿轻盈。
"舞袖弓弯":舞袖翻卷如弓弯般灵动。
"曲罢凝娇整翠鬟":乐曲终了,舞者凝聚娇羞之态整理青黑的发髻。
"玉笋持杯":她如白玉般纤细的手指端着酒杯,
# 玉笋:喻女子手如幼笋,洁白纤细。
"巧笑嫣然":笑容美好动人。
# 巧笑:美好的笑。
"为君一醉倒金船":愿为君一醉方休,饮尽金船大杯中的酒。
"只恐醒来":只担心醒来之后,
"人隔云山":被云山阻隔难以相见。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1. 分段赏析
“高宴华堂夜向阑”,开篇点明场景与时间。“高宴”“华堂”描绘出宴会场所的豪华与宴会规格之高,尽显富贵奢华的氛围。“夜向阑”则表明此时夜已深沉,宴会即将步入尾声,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在欢乐中又略带一丝时光将尽之感的基调,让读者不禁好奇在这即将结束的宴会上,还会有怎样精彩的画面呈现。“急管飞霜,羯鼓声干”,此句将视角转向宴会上的音乐表演。“急管”突出管乐演奏节奏的急促,“飞霜”形象地形容管乐声清冽,仿佛带着寒霜般的质感,给人以清冷、锐利的听觉感受;“羯鼓声干”中,羯鼓的声音响亮干脆,“声干”强调了鼓声的雄浑有力。这两句通过对两种乐器声音的描写,生动地渲染出宴会现场音乐热烈激昂的氛围,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宴会的热闹非凡。“仙人掌上水晶盘”,这里运用了一个独特的意象。“仙人掌”原指金铜仙人托盘承露的手掌,在词中可能以其姿态挺拔的形象,暗喻舞者身姿的优美与端庄;“水晶盘”则增添了一种晶莹剔透、华丽高贵的感觉,仿佛舞者正以一种高雅的姿态托举着珍贵的宝物,既展现出宴会道具的精美,又暗示了舞者表演的不凡。“回按凌波,舞袖弓弯”,着重刻画舞者的舞姿。“回按凌波”化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意,描绘出舞女舞步轻盈,如在水波之上行走般飘逸灵动;“舞袖弓弯”则细致地展现了舞女舞动时衣袖翻飞的姿态,那弯曲的衣袖如同拉开的弓一般,富有张力与美感,生动地刻画出舞女婀娜多姿、充满活力的舞蹈形象,将宴会中的舞蹈表演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曲罢凝娇整翠鬟”,当舞蹈结束,画面聚焦到舞女身上。“曲罢”表明一段精彩的舞蹈已经落幕,“凝娇”生动地描绘出舞女在音乐停止后的娇羞神态,她们的神情中凝聚着表演后的那种娇俏与羞涩;“整翠鬟”则是舞女下意识地整理自己的发髻,这个动作既体现了女子的柔美与优雅,也暗示着她从舞蹈的热烈氛围中回归到日常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自然而又迷人的姿态。“玉笋持杯,巧笑嫣然”,进一步描绘舞女在宴会上的行为举止。“玉笋”比喻舞女如白玉般纤细、美丽的手指,她们用这样的手端起酒杯,动作优雅;“巧笑嫣然”则着重刻画舞女的笑容,那美好的笑容灿烂动人,展现出她们的亲切与迷人魅力,仿佛整个宴会的欢乐氛围都在她们的笑容中得到了升华,也让宴会的场景更加生动鲜活。“为君一醉倒金船”,此句情感基调发生转变,从对宴会场景和人物的描写,转向表达情感。“为君”表明舞女或宾客们是为了宴会的主人,为了这场欢乐的聚会而尽情畅饮;“一醉倒金船”中,“金船”形容酒杯之大,大家开怀畅饮,直至沉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众人在宴会上的尽情欢愉,享受这美好时刻的心情。“只恐醒来,人隔云山”,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宴会上的欢乐瞬间跌入对离别和分离的担忧之中。“只恐”直白地表达出内心的恐惧与担忧,“醒来”意味着宴会结束,美好的时光消逝,而“人隔云山”则用云山阻隔来比喻分别之后彼此之间的遥远距离,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相聚短暂、离别后可能难以相见的惆怅与哀愁,使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在欢乐的表象下,蕴含着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下一篇:宋·苏轼《浣溪沙·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