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gōng
chūn
·
·
chū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chūn
guī
lái
kàn
měi
rén
tóu
shàng
niǎo
niǎo
chūn
fān
duān
fēng
wèi
kěn
shōu
jìn
hán
nián
shí
yàn
liào
jīn
xiāo
mèng
dào
西
yuán
hún
wèi
bàn
huáng
gān
jiàn
jiǔ
gèng
chuán
qīng
jiǔ
duī
pán
què
xiào
dōng
fēng
cóng
biàn
便
xūn
méi
rǎn
liǔ
gèng
méi
xiē
xián
xián
shí
yòu
lái
jìng
zhuǎn
biàn
zhū
yán
qīng
chóu
duàn
wèn
rén
huì
jiě
lián
huán
shēng
jiàn
huā
kāi
huā
luò
zhāo
lái
sài
yàn
xiān
huán

译文

春天已经归来,看到美人的头上,飘动着柔美的春幡。平白无故的风雨,不愿收敛尽残留的寒意。去年南来的燕子啊,料想今夜应会梦回西园。全然没有心思去置办黄柑酪制的腊酒,更谈不上相互传送五辛盘。反而取笑东风从立春日起,便忙着熏染梅花、染绿柳树,一点空闲也没有。闲时又来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接连不断,试问有谁能够解开这如同连环般的愁绪呢?最怕看到花开花落的景象,早上飞来的塞雁却已先我而归。

逐句剖析

"春已归来":春天已经归来,

# 春已归来:“春已”三句:谓从美人鬓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看美人头上":看到美人的头上,

"袅袅春幡":飘动着柔美的春幡。

#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鬓,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幡’,也名‘恬胜’,‘彩胜’。稼轩《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旙,谓之‘春旙’。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无端风雨":平白无故的风雨,

# 无端风雨:“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余寒犹在。无端:平白无故地。

"未肯收尽余寒":不愿收敛尽残留的寒意。

"年时燕子":去年南来的燕子啊,

# 年时燕子:“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料今宵梦到西园":料想今夜应会梦回西园。

# 西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未办黄柑荐酒":全然没有心思去置办黄柑酪制的腊酒,

# 浑未办黄柑荐酒:“浑未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青韭堆盘":更谈不上相互传送五辛盘。

# 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

"却笑东风从此":反而取笑东风从立春日起,

# 却笑东风从此:“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便薰梅染柳":便忙着熏染梅花、染绿柳树,

# 薰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更没些闲":一点空闲也没有。

# 更:何况。

"闲时又来镜里":闲时又来到镜里,

"转变朱颜":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 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清愁不断":清愁接连不断,

# 清愁不断:“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

"问何人会解连环":试问有谁能够解开这如同连环般的愁绪呢?

# 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花开花落":最怕看到花开花落的景象,

# 生怕见花开花落:“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

"朝来塞雁先还":早上飞来的塞雁却已先我而归。

#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汉宫春·立春日》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紧扣立春日主题,开篇以“春已归来”点明时令,继而铺陈民间立春日的习俗场景。词作借景抒情,巧妙融入词人对天时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将怀念故国的深厚情感与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懑不满交织其中,同时倾诉了时光飞逝却壮志难酬的无尽愁绪。全词谋篇布局精巧,意境深远,情感表达层次丰富。词人善用比兴手法,赋予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意象多重象征意义,构建起充满隐喻色彩的意象体系,词意回环往复,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汉宫春·立春日》创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彼时辛弃疾寓居京口,且刚刚组建家庭。邓广铭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指出:“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由此推测,这首词或为辛弃疾自金人占领区南归后的首篇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词作,这首词通过描绘立春日的民间习俗与春归景象,隐喻南宋动荡不安的政局,表达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抒发了怀念故国、忧国忧民的深情,以及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2. 写作手法

用典:“解连环”引用《战国策》中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齐王后果断椎破玉连环使秦诡计破产的典故,借此感慨南宋统治集团中缺乏能作出抗金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通过用典,丰富了词的内涵,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篇“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时节,依据当时习俗,立春日妇女常将彩绸剪成燕形小幡插于鬓间,欧阳修《春日帖子》中“共喜钗头燕已来”便是佐证。“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两句,既描绘自然界春寒料峭的多变气候,又影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惶惑无措、无所作为的状态,恰似被残冬余寒所困。“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北归的燕子,推测它们或许已将自己位于山东的故乡当作栖息之所。“年时”即去年,由此可知,作者创作此词时,离开家乡仅一年时间。“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三句,则道出作者初到异乡,生活尚未安定,连春节必备的美酒佳肴都无力置办的窘迫。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三句,作者想象立春之后,东风将忙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带来盎然春意。“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看似虚写,实则体现出作者初归南宋时渴望投身报国、收复失地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唯恐虚度光阴、功业无成的担忧。此处的“清愁”,正是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写照。“解连环”化用《战国策》中秦昭王赠玉连环予齐王后,王后果断将其击碎,令秦国阴谋破产的典故。然而,放眼当下,南宋统治集团中,却难觅能作出抗金决策的智勇之士。“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生怕”即“甚怕”,作者借此表达对恢复大业的忧虑,担心时光流逝,花开花落间失地仍未收复,自己有家难归,字里行间尽显惆怅。

4. 作品点评

就《汉宫春·立春日》的思想内容而言,尽管难以确凿认定此词就是辛弃疾南归后的首篇作品,但无疑属于其早期创作。词中,辛弃疾对收复故土大业的深切关注,以及激昂奋发、渴望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均得到了真实而充分的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燕梦”,奇。下片无迹有象,无象有思,精于观化者。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

# “却笑”至“变朱颜“等句妙。

明潘游龙《古今诗余醉》

# “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燕子犹记年时好梦,黄柑青韭,极写晏安酖毒。换头又提动党祸,结用雁与燕激射,却捎带五国城旧恨。辛词之怨,未有甚于此者。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稼轩词其源出自楚骚,起势飘洒。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词题曰“立春”,无甚本事,然可谓极回荡之致。

近代梁启勋《词学》

# 上阕铺叙“立春”而已。转头处向东风调笑,已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因其暗换韶光,老却多少朱颜翠鬓,语尤隽妙。然则岁岁之花开花落,春固徒忙,人亦徒增惆怅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退朝》

下一篇:宋·刘应时《入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