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恹恹欢意少":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
# 恹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永夜:长夜。
"空梦长安":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
# 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空:徒然。
"认取长安道":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
# 认取:记得,熟悉。
"为报今年春色好":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
# 报:答谢。
"花光月影宜相照":花儿与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
# 草草:简单。,杯盘:指酒食。
"酒美梅酸":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
# 梅酸:代指菜肴可口。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调味品。
"恰称人怀抱":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
# 怀抱:心意。,称:合适。
"醉里插花花莫笑":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
# 醉里插花花莫笑:北宋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可怜春似人将老":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 可怜春似人将老: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句暗合此意。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此词通过上巳节亲族宴饮的场景,抒发了李清照南渡后忧国伤时、悼念亡夫及家国巨变之痛的深沉悲怆。
2. 写作手法
拟人:“花莫笑”赋予花以人性化的情感,仿佛花在嘲笑词人“醉里插花”的颓唐之态,实则暗写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自嘲。承上启下:“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片以“永夜恹恹欢意少”开篇,抒发了长夜无欢、空梦故都的怅惘,随后以“为报今年春色好”强作宽慰,但隐含对政局衰败的忧闷。而“随意杯盘虽草草”承接了这种矛盾心境,表面写宴席简朴,实则呼应前文“春色好”的勉强,暗示词人无心享受春光。此句又通过“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过渡到下片的深沉感慨。酒美梅酸的滋味与词人辛酸怀抱相契合,为结尾“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埋下伏笔,将个人衰老与国运衰亡的双重哀痛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以直抒胸臆之笔开篇,直陈心绪低沉之态。南渡之后,金兵侵扰不断,政局动荡加剧,李清照词风由早期隽永含蓄转向沉郁苍凉,其忧国伤时之思与家国之痛渗透于字里行间。上巳本为祓禊祈福的佳节,然词人因故土沦丧、流离失所,开篇即以“欢意少”定调,奠定全词悲戚基调。次句“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以虚实交织手法,写长夜辗转难眠、魂牵梦萦汴京旧景。“空”字双关,既指梦境虚幻缥缈,又暗含故都难归的绝望。更深一层,“空”字亦暗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的颓靡,折射出词人对国运衰微的深切忧愤。“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以乐景反衬哀情,暗藏讥讽。春色如昔,然山河破碎,所谓“春色好”仅是他人转述的虚妄消息,非词人亲眼所见。建康城内虽月华如水、繁花似锦,却因政局糜烂而毫无生机。“宜相照”三字尤显辛辣——自然之景与人心之悲本应相映,然词人对此冷眼旁观,实则以“不宜”之态,直指世道人心的冰冷隔阂。下片:“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承上启下,以宴饮场景的仓促敷衍暗喻心境的颓唐落寞。表层看似对宴饮的随性接纳“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实则通过“草草”二字点破宴席的潦草与词人精神的涣散:外物之美与内心之悲形成尖锐对照,恰似建康城的虚假春色与故土沦丧的残酷现实之悖离。此句以“不完美”的宴饮细节,折射出词人在动荡时局下对故乡风物的彻底绝望,纵使美酒佳肴当前,亦因故园尽失而味同嚼蜡,唯有借醉意暂忘家国之痛。末二句“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以拟人手法将自然意象与生命哲思交织。“花莫笑”的自嘲背后,暗藏“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的悲鸣:春色凋零喻指南宋国运衰微,人事迟暮隐喻个人命运多舛。词人以醉态插花的荒诞姿态,消解了生死荣辱的界限,却在“春将老”的终极叩问中,迸发出对家国社稷的深切哀恸。这种“以乐写哀”的笔法,将个体生命的凋零与民族命运的倾覆熔铸为一曲沉痛绝唱。
4. 作品点评
《蝶恋花》为六十字令词,词题“上巳召亲族”。该作蕴含丰富思想与深厚感伤,以委婉曲折之笔,层层深入,却又笔意浑成,颇具长调铺叙气势。李清照借词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深切遗恨,通过对聚会情境、春日之景的描绘,寄寓对国家社稷的拳拳赤子之情,体现了深沉的家国之思。
# 这首词,是李清照阴历三月三日上巳节宴会亲族时作的,是哪一年写的已无可考。从“人将老”看,当是婚后作品。从召集亲族宴会,赞美“春色好”看,该是北宋没有覆亡时作。从“空梦长安”看,赵明诚当在京里做官,所以要梦长安了。下片才讲到上巳节的宴会。宴会是在白天,所以不提月色了。上巳节已到了“暮春之初”,即春将老了,从而感叹“人将老”了。所以“醉莫插花”,不要让花来笑人了,这是一。假如醉里在头上插了花,劝花也莫笑,这是二。这是以花有知的拟人化手法。这是一首抒情的词。上片的含意,在“空梦长安”里透露,含蕴着深挚的感情。下片的含意,在“人将老”里透露,含有深沉的感慨。
现代周振甫《读〈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建炎二年清照逃到南方不久时作。念国、怀乡、伤老等情绪表现在全词之中。“醉莫插花”两句,插花是北宋洛阳人的习惯。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亡国亡乡都逃到南方了,一插花就会引起乡国之思,所以是避免插花的。可是醉了,就会忘其所以地习惯地插花;一插花自己不觉,旁人就会望而生悲,所以作者事先告诫说:“醉莫插花”。但这是难的,作者自己就难,所以又告诫花说:万一插了花,花也别笑,笑我,就是笑我老了还插花。这取意于武元衡诗。
现代靳极苍
# 上片,头三句,言外之意是,心怀悒怅,中原未能收复,有乡不能回;次两句,弦外之音是,年景好,应该美好、团圆、幸福、吉祥,让人们回到久别的故乡去,然而却不能,抱恨无穷。下片头三句言外之意是,劝慰亲族用清香淳甘的美酒来洗解乡愁;末两句,弦外之音是,人虽然老了,饮酒时插花的兴致消了,但怀念故乡之心却有增无减……此词,写“眼前景,口头语”,看来似乎一目了然,但认真推究,却含有深沉的家国之思。词不长,但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大将杰才“不示人以璞”,又不见运斤操斧,妙哉!
不详刘瑜《李清照全词》
# 上阕“永夜恹恹欢意少”三句,是写长夜惆怅不快和空梦回汴京的情景,接着“为报”两句,以形象语言“花光月影宜相照”隐喻时局并未好转,反映出女词人感时伤乱之情和故国之思;下阕“随意杯盘虽草草”三句,写宴请亲族的情景,结尾“可怜”两句隐喻春光依旧,风景不殊,痛惜江河日下,人事已非。饱含泪水,含意颇深。作者从现实生活实感运笔,寓国愁于家愁,曲折地表现了深沉的忧国思乡之情。
不详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
# 这是一首抒情词,自它问世之日起,没有人说它是无病呻吟。但它究竟是写爱情还是写爱国之情,看法却不一致。若说是写夫妇离别之苦,自然也可以成为好作品,但它却与内容不符,因为题目上明明写着“上巳召亲族”,在亲族面前孟浪地宣称昨夜做了个相思梦,岂不是取笑自己。因而把这首词理解为抒发故国之思或许更符合作者的原意。
不详吴庚舜
# 这首词是写词人因为怀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象这样明显地表达爱国情绪的作品,在她的诗中较多,但在其词中却是不多见的。
不详王延梯
# “风流放诞”道出了李清照精神风貌的又一方面。魏晋名士风流对李清照的深远影响,从其词作可窥知一二。史载孔融“爱才乐酒,常叹:‘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李词云:“醉里插花花莫笑。”
不详杨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