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
·
·
yàn
guī
shí
jié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yàn
guī
shí
jié
gāo
lóu
zuó
西
fēng
qiú
rén
jiān
chéng
xiǎo
huì
shì
jīn
zūn
bàng
cóng
cháng
fěn
miàn
hóng
xié
gèng
chuān
穿
lián
wēi
liáng
jiàn
tóng
duō
shǎo
jīn
qíng
yán
jìn
xiě
xiàng
mán
jiān
diào
zhōng
qíng
qiān
wàn
chóng

译文

现在正是燕子即将归来的时节,昨夜阁楼上吹起了阵阵西风。只希望我们能够有短暂相聚的机会,在那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面容娇艳。夕阳穿过幕帘,点点凉意慢慢侵入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只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意千万重。

逐句剖析

"燕子欲归时节":现在正是燕子即将归来的时节,

# 归:归去。

"高楼昨夜西风":昨夜阁楼上吹起了阵阵西风。

# 西风:秋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只希望我们能够有短暂相聚的机会,

# 小会:短暂的聚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在那菊花丛中举杯共饮。

# 金尊:金色的酒器。尊:亦做“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歌长粉面红":歌声悠扬,面容娇艳。

# 面:脸。,歌:作动词,唱。

"斜日更穿帘幕":夕阳穿过幕帘,

# 更:正。,斜日:夕阳。

"微凉渐入梧桐":点点凉意慢慢侵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有多少情话说不尽,

# 襟情:情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唐·权德舆《送信安刘少府自常州参军选授》诗:“襟情无俗虑,谈笑成逸躅。”情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唐·权德舆《送信安刘少府自常州参军选授》诗:“襟情无俗虑,谈笑成逸躅。”一作襟怀。

"写向蛮笺曲调中":只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

# 蛮笺:谓蜀笺,唐时指四川地区所造彩色花纸。

"此情千万重":这份情意千万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是晏殊写的一首秋日宴饮间赠予歌妓的作品。上阕描绘歌女于时节更迭之际的细腻感触,以及她在宴席上与意中人短暂相聚的欢愉,兼及其当场献艺的情景;下阕则刻画了她与恋人缠绵悱恻的离别场景。全篇虽取材于日常景致,经词人匠心独运,化为一幅满含凄怆、惜别与相思之情的画卷。季节本为抽象概念,词中借燕子这一意象具象化,生动鲜活,画面感跃然纸上,更添词人深切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一词,乃晏殊于家道中落之际所作。目睹歌女眉间隐现的辛酸之态,他感同身受,联想到自身境遇的困顿,遂以词为媒,抒发胸中郁结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感怀词作。全词虽仅描绘寻常景致,但经诗人匠心雕琢,却幻化为一幅满溢着郁郁悲凉、惜别之愁与思念之情的动人画卷。季节本为抽象无形之物,词人独辟蹊径,以燕子这一灵动意象为笔,勾勒出季节的轮廓,使画面感骤然增强,更深刻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情怀。

2. 分段赏析

上片中“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寥寥数语便点明了时节流转。从“燕子欲归”的萌动与“昨夜西风”的萧瑟交织里,不难推测这当是晚春至秋初的时光片段。此句虽未直言人物,却暗藏玄机——一位女子独立高楼,凝望远方,其姿态中满溢着无尽的思念。晏殊虽未明写女子之形,但“燕子”“高楼”二词,已悄然勾勒出她婀娜的身影。“高楼昨夜西风”,既是实景描绘,更是心境写照。“燕子欲归”实则暗喻人未归,道出了女子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期盼与最深的痛楚。“高楼昨夜西风”则是对爱之遥不可及、心之无法亲近的绝望与哀伤。“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一个“求”字,将女子内心的期盼与渴望刻画得入木三分,展现出她一往情深的坚守与等待。“歌长粉面红”,则是对女子歌声与面容的细腻描绘。“歌长”,是女子对离别的不舍与挽留,其深情厚意,尽在这二字之中显露无遗。“粉面红”三字,更是将女子的美丽与娇艳描绘得栩栩如生。下片“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点明了时光的流转。“斜日”即“斜阳”,二人情深意长,却不得不面对离别。“斜日更穿帘幕”中的“穿”字,用得尤为精妙,它以一个动词,将女子心中的痛楚刻画得鲜活而生动。这“斜日”穿透的,不仅是帘幕,更是女子那颗不舍的心。微凉渐入梧桐,又见梧桐之影,它不仅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更是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灵的写照。“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心虽已伤透,情却依旧炽热。“此情千万重”一句,是女子对即将离去之人的深情告白,她将自己的千言万语、万般情愫,都倾注于这曲调与信笺之中。

3. 作品点评

全词铺展出一幅沉郁悲戚、执手惜别、满心思念之景,字里行间皆浸透着诗人那难以排遣的忧伤,似有千般愁绪、万种离情,皆凝于这一方词笺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至于写艳情者,如其《破阵子》之'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若以这些词句与柳永《定风流》之‘彩线慵拈伴伊坐’,《菊花新》之‘欲掩香帏论缱绻’诸作相较,则大晏正所谓‘虽作艳语,终有品格’,因为大晏所唤起人的只是一份深挚的情意,而此一份情意虽然或者乃因儿女之情而发,然而却并不为儿女之情所限,较之一些言外无物的浅露淫亵之作,自然有高下、雅鄙的分别。

现代文学家、作家叶嘉莹《大晏词的欣赏》

#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燕子的来去,表明春来秋至,季节本无形,季节本无形,词中用燕子这一意象代替写出来,具体生动,画面感徒增。

现代中国民俗学家、世界汉诗协会会员高国藩教授

# 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宋祁《笔记》

# 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元脱脱等著名史书《宋史》

# 清代学者冯煦:曼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

清冯煦《六十一家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下一篇: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