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liù

朝代:宋作者:汪元量浏览量:2
běi
wàng
yān
yún
jìn
tóu
jiāng
dōng
shuǐ
yōu
yōu
yáng
piàn
hán
wài
duàn
dōng
西
bǎi
zhōu

译文

举目向北方望去,白云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滚滚江水向东流,永不停歇。斜阳渐沉,一群归巢的寒鸦划过天际,望穿了大宋王朝的四百州国土,却再也看不到故国的繁华。

逐句剖析

"北望燕云不尽头":举目向北方望去,白云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

# 不尽头:看不到尽头,表示燕云地区很广大。,燕云:宋代设置燕山府路及云中府路,大致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地区。

"大江东去水悠悠":滚滚江水向东流,永不停歇。

# 悠悠:形容水滔滔。,大江:指长江。

"夕阳一片寒鸦外":斜阳渐沉,一群归巢的寒鸦划过天际,

"目断东西四百州":望穿了大宋王朝的四百州国土,却再也看不到故国的繁华。

# 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东西:一作“东南”。,目断:看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湖州歌·其六》是宋代汪元量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北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不断变换的江面景色,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抬头望不见故国的身影,低头只见江水连绵不断。诗人用大片的白云、慢悠悠的江水,还有冷冷清清的夕阳,衬托出自己内心的悲伤与惆怅。这些自然景象都带着凄凉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失去的家园的深深思念,以及面对亡国命运的无奈与痛苦。整首诗说不出的沉痛,字字句句都在表达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276年正月,元军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当时南宋的太皇太后带着太后和年仅四岁的皇帝赵㬎向元军投降。琴师汪元量因为擅长弹琴,在皇宫里服务,亲眼看到了皇室成员投降、被带出皇宫的场景。后来包括皇太后、小皇帝、宫女、太监和乐师等都被押往北方,汪元量也跟随同行。他擅长写诗,把一路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亡国痛苦与旅途悲伤都记录下来,《湖州歌九十八首》是他最有名的作品集,共九十八首诗,是现存记录南宋灭亡过程最详细的诗歌作品,这首是其中的第六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沉郁笔触勾勒北行途中的苍茫景象,字里行间浸透着亡国之痛与故园之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使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北望燕云不尽头”以北方苍茫无际的云天暗喻前路渺茫,暗示诗人作为俘虏被押北上的无尽苦难;而“大江东去水悠悠”则借长江奔涌不息的壮阔之景,反衬南宋国运如流水般一去不返的绝望。化用:“夕阳一片寒鸦外”,使用了化用的写作手法。这句诗化用了北宋词人秦观《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词句。将秦观原句中分散的“斜阳”“寒鸦”“流水”等意象,以“夕阳一片寒鸦外”的紧凑画面呈现,既保留了原句的萧瑟感,又强化了暮色苍茫中寒鸦归巢的孤寂氛围。触景生情:首句“北望燕云不尽头”这空旷迷茫的景象直接触发了他作为俘虏北去时的惶恐——前路吉凶未卜,归途断绝,同时也勾起对故国的深切眷恋。景物的“不尽头”与内心的“难舍难休”相互映照,景之茫然引出情之怅惘。情景交融:“夕阳一片寒鸦外”用暮色中夕阳沉落、寒鸦归巢的萧瑟景象,直观渲染孤寂清冷的氛围,让所见之景与心中的悲凉凄恻自然融合,达到“景语即情语”的效果。情景交融:“夕阳一片寒鸦外”,使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夕阳”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与“寒鸦”的动态。夕阳西沉与寒鸦振翅的构成视觉上,暗合诗人目睹故国沦丧的无力感。天际线处“寒鸦外”的留白,更延伸出目断神伤的惆怅。“夕阳”的昏黄与“寒鸦”的冷灰构成冷色调画面,是实景描摹。“寒”字暗含诗人对故国命运的凄怆。

3. 分段赏析

首句“北望燕云不尽头”,“北望”二字点明诗人遥望的方向,“燕云”代指被元军占领的北方故土,“不尽头”既写出视野的辽阔,更暗含对沦陷区绵延无尽的痛惜——极目望去,只见阴云笼罩的北方大地没有尽头,暗喻国土沦丧的伤痛难以消解。次句“大江东去水悠悠”,视线转向东边的长江。江水本是南宋的天然屏障,此时却“东去”“悠悠”,看似写自然之景,实则以江水的流逝隐喻国家的衰亡与山河的易主。江水的永恒流动与人事的无常变迁形成对比,更添沧桑之感。第三句“夕阳一片寒鸦外”,诗人将目光投向天际:夕阳残照,寒鸦盘旋。“夕阳”本就自带衰飒之意,“寒鸦”更添萧瑟氛围,“外”字则拉远空间距离,仿佛连最后的温暖都被隔绝在外,只剩一片孤寂冷清的天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末句“目断东西四百州”直抒胸臆。“目断”二字写出诗人极目远眺却望不见故土的绝望——曾经繁华的“东西四百州”(指南宋全境),如今全被元军侵占,连最后一眼都成了奢望。这一句凝结着对故土的眷恋,也暗含对无力挽回败局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读他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独自徘徊的身影,感受到他眼中挥之不去的愁绪。他那些“书生空有泪千行”的诗句,正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面对故国沦丧,他只能用诗歌倾诉亡国的痛苦,寄托对故土的思念。研究宋诗的李珏在评论中说,就像杜甫记录安史之乱那样,汪元量的诗也真实记载了南宋灭亡的历史,后人称这样的作品为“诗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

宋李钰《湖山类稿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一百三十一)》

下一篇:宋·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