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谩说年年好":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
"也趁秋光老":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 趁:随着。
"绿鬓不惊秋":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
"若斗尊前":恍若把酒小酌,
# 尊:同“樽”酒杯。化用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牛僧儒《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人好花堪笑":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蟠桃结子知多少":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
"家住三山岛":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何日跨归鸾":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
# 归:回归家乡。
"沧海飞尘":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
# 沧海飞尘:《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者,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王)远叹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人世因缘了":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赞美梅花凌霜傲雪品格的词。此词描绘了重叶梅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不畏风雪的形象,体现了其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通过描写重叶梅先于百花开放报春的特性,表达了它作为早春信使的独特风神。词中还展现了主人对重叶梅深厚的喜爱之情,不仅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与可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借物抒怀的情感。整首词以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文字,既歌颂了重叶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又寄托了词人自身的高洁情操和理想追求,反映了面对逆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通过咏叹重叶梅,辛弃疾不仅表达了自己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象征:通过将重叶梅比作春天的信使,以及借重叶梅在严冬中独自绽放的形象来象征作者自身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这种手法不仅赋予了梅花以人格化的特质,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用典:词中巧妙地引用了多位文人墨客关于梅花的诗句或观点,如“春脚移从何处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既丰富了词的内容,也增强了词的文化底蕴。这些引用不仅展示了梅花的文化意义,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对比:通过对重叶梅与百花开放时间的对比,突显出重叶梅早于百花开放的特点,强调其具有报春的独特风神。同时,这种对比也强化了梅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与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相呼应。衬托:词中多次提到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和珍视,以此从侧面衬托出重叶梅之美及其可贵之处。例如,词人描述主人如何把最好的重叶梅折下来供自己和友人玩赏,强调了梅花在主人心中的地位,间接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寓情于景:词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如黄花趁秋光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这些景致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深刻体验。
3. 分段赏析
这首咏重叶梅的词,“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此句以黄花自比,借景抒情,表面上是说黄花虽好,但也会随着秋天的时光而衰老,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通过“黄花”与“秋光”的形象描绘,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生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词作深沉的情感色彩。“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这里则是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虽然岁月流逝,但是人的心态可以保持年轻,不被时间所累,即使面对美好的花朵也不过一笑置之,透露出一种豁达超脱的生活态度。“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一句则运用神话传说中的蟠桃来比喻长寿和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之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最后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那理想中的净土,脱离尘世烦恼的愿望,其中“沧海飞尘”形象地描绘了人间的纷扰繁杂,与前面的理想境界形成了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于解脱尘世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之情。整体上,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对比,展现了辛弃疾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对人生、时光和理想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思考。
4. 作品点评
《生查子·重叶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在宋代咏梅诗词中占据一席之地。该词不仅细腻地描绘了重叶梅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不畏风雪的高尚品格,更通过梅花报春的形象,赋予了重叶梅一种先觉者的独特风神,传达出早春的信息。辛弃疾巧妙地运用典故与比喻,将个人的命运与理想寄托于梅花之中,展现了他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
上一篇: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下一篇:宋·林景熙《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