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án
zhāng
xiān
shēng
běi

朝代:宋作者:岳飞浏览量:2
hào
lìng
fēng
tíng
xùn
tiān
shēng
dòng
běi
zōu
cháng
luò
zhí
dǎo
xiàng
yān
yōu
dié
yān
zhī
xuè
xiāo
hán
tóu
guī
lái
bào
míng
zhǔ
huī
jiù
shén
zhōu

译文

军中的号令好似疾风暴雷,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逐句剖析

"号令风霆迅":军中的号令好似疾风暴雷,

# 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

"天声动北陬":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

# 北陬:大地的每个角落。北:一作地。,天声:指宋军的声威。

"长驱渡河洛":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

# 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

"直捣向燕幽":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马蹀阏氏血":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

# 阏氏:代指金统治者。匈奴的王后,这里代指金朝侵略者。,蹀:踏。

"旗枭克汗头":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

# 克汗:古代西域国的君主,这里借指金统治者。克:一作可。,枭:一作袅。

"归来报名主":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

"恢复旧神州":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 神州:古代称中国为神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是南宋名将岳飞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送别友人张浚出征北伐,以“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起笔,用夸张手法展现宋军雷厉风行的气势;“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直抒收复中原的壮志;“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借战争场景的想象,凸显必胜决心;末句“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点明北伐终极目标。全诗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以豪迈的笔调颂扬张浚的军事才能,更以激昂的文字奏响收复山河的爱国主义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初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字鹏举,谥武穆,后追谥忠武,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所率“岳家军”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著称。因反对宋金议和,遭宋高宗、秦桧忌惮,被解除兵权后遭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的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文辞刚劲。其早期喜欢在途中即兴写一些题壁、题记或诗赋。其能文且善墨,在词风和书法上都受到了豪放派苏轼的影响,遒劲洒脱。代表作品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满江红》。著有《岳武穆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与伪齐刘豫合兵南犯,南宋局势危急。张浚临危受命,被委以长江防线统帅重任。岳飞所率军队亦参与此次防御作战。在张浚奔赴前线督战之际,岳飞特作《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相赠,以诗寄寓北伐必胜的决心与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兼战争诗。全诗突破传统送别诗窠臼,将对友人的期许融入收复山河的宏愿,气势高昂,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爱国主义作品。

2. 写作手法

想象:“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以想象的凯旋场景作结,洋溢着收复故土的喜悦。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尽显赤诚的爱国之心。

3. 分段赏析

诗歌首联“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如惊雷乍起,以磅礴之势勾勒出南宋北伐出师时的壮阔场景。“号令”象征着收复故土的坚定决心,“天声”则饱含大宋王朝的威严与正统。这声震云霄的出征令,恰似久旱甘霖,回应着北方沦陷区百姓的殷切期盼。正如范成大在《州桥》中所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道出了中原父老望穿秋水的复国渴望。北伐号令如疾风迅雷,瞬间传遍北方边陲,既彰显出民心所向、士气如虹,也为全诗奠定了激昂奋进的基调。颔联“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以豪迈之笔勾勒出宏伟的军事蓝图。“长驱”“直捣”两个动词,如利剑出鞘,凌厉而果决,生动展现出宋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的进攻态势。“河洛”之地承载着大宋旧疆的记忆,收复此地是对故土的深情回望;而“燕幽”直指燕云十六州,那片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便成为大宋历代帝王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此句不仅是对战争的乐观预言,更凝聚着数代人收复失地、重铸天朝基业的执着梦想。颈联“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将仇恨与决心熔铸成惊心动魄的战斗誓言。诗人以“阏氏”“可汗”代指金朝侵略者,描绘出踏敌血肉、悬敌首级的惨烈画面,字里行间涌动着强烈的复仇情绪。这种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与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一脉相承,皆抒发了南宋军民抵御外侮、捍卫家国的坚定意志。尾联“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以凯旋的想象收束全诗,勾勒出胜利后的美好图景。诗人仿佛已看到将士们班师回朝,向君主呈报收复山河的捷报,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与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夙愿遥相呼应,既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也道出了无数爱国志士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使全诗在激昂振奋的氛围中画上圆满句号。

4. 作品点评

全诗意境雄浑,韵律铿锵激越,洋溢着深沉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豪迈壮阔的英雄主义气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1134年(绍兴四年北伐中原,恢复神州是当时南宋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张浚,岳飞等抗金将领的毕生事业。所以当张浚以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事将要率军北伐时,身为北伐将领之一的岳飞异常兴奋,“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似乎已瞻望到胜利的前景。

不详学者郎宝如《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下一篇:宋·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