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shì
xiāo

朝代:宋作者:岳飞浏览量:3
xióng
táng
táng
guàn
dǒu
niú
shì
jiāng
zhí
jié
bào
jūn
chóu
zhǎn
chú
wán
è
huán
chē
jià
wèn
dēng
tán
wàn
hóu

译文

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斩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逐句剖析

"雄气堂堂贯斗牛":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

# 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星座名,这里指天空。古人把天上的星辰划若干区域以与地面区域相照应。据《宋史·天文志》,斗牛二宿,大致在江西一带上空,当吴越分野。

"誓将直节报君雠":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

# 君雠: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的国仇,即岳飞《满江红》词中所说的“靖康耻”。雠:一作仇。,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一作“贞节”。

"斩除顽恶还车驾":斩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车驾,

# 车驾:皇帝乘坐的车子。此指宋徽、宋钦二帝。,还:迎回来。,顽恶:指金人。

"不问登坛万户侯":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官。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这里指获厚禄。,登坛:升登坛场。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不问:不追求,不图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青泥市寺壁》是宋代岳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直抒胸臆,通过雄健的气势展现了诗人报效祖国、抵御外侮的壮志豪情。作品既表达了收复失地、迎回被俘二圣的坚定意志,也彰显了为国雪耻、不求功名封赏的赤诚情怀,这种将家国大义置于个人荣辱之上的精神境界,构成了诗歌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初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字鹏举,谥武穆,后追谥忠武,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所率“岳家军”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著称。因反对宋金议和,遭宋高宗、秦桧忌惮,被解除兵权后遭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的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文辞刚劲。其早期喜欢在途中即兴写一些题壁、题记或诗赋。其能文且善墨,在词风和书法上都受到了豪放派苏轼的影响,遒劲洒脱。代表作品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满江红》。著有《岳武穆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岳飞作于公元1133年(高宗绍兴三年),题写于青泥市萧寺壁间。时值抗金形势向好之际,而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正加紧与金议和。此作既彰显了收复故土、洗雪靖康之耻的坚定信念,又映射出作者高洁的人格与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国诗。诗歌展现了岳飞誓雪靖康之耻、收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全诗直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感,如“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毫无隐晦地展现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忠诚于君的决心;“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直接表明要铲除奸恶迎回君主,且不贪图个人名利,使诗人的情感和志向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 分段赏析

阅读该诗时,自然联想到作者《满江红》中“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等句。两者同样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气势雄浑刚健,可互为注脚。本诗集中表达了作者必将洗刷靖康之耻、迎接君王銮驾的忠君情怀,展现了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古代价值观中,忠君与爱国常被视为统一整体,岳飞亦不例外,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认知局限。“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全诗以开篇“雄气”二字为诗眼,凝聚着志士的怨愤、将军的激昂、爱国者的正气,这种充塞天地的气概源自报国雪耻的信念。“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针对“君仇”未雪的现实命题,诗人表明要斩敌迎驾,其动机基于民族大义而非个人私利。结句铿锵有力,鲜明塑造出诗人的精神品格。结合岳飞生平事迹,读者自能理解其质朴诗风中蕴含的独特艺术力量。从结构解析角度,首句确立贯穿全篇的英雄气概,这股浩然正气推动着岳飞义无反顾的军事行动。次句“君仇”特指徽钦二帝被掳事件,明确征伐目的在于收复失地、洗刷国耻。三句承接前文,展现迎归二圣的政治目标。末句则揭示武将以忠君报国为最高追求,彰显“功成不受爵”的高洁情操,这正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的重要体现。

4. 作品点评

文学史中,岳飞诗作虽存世不多,但此篇以奔涌的气势、刚健的笔调,塑造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徒以诗观之,未免平直,然出于爱国英雄之手,读其诗想见其人,凛然正气,足以震聋发聩,故具有不可取代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仲谋《宋诗精华》

# 这首《题青泥市寺壁》则表现了作者对丧地辱国之恨,而以其英雄之气感人。读这首诗,也如读作者的《满江红》词一样,激昂壮烈,凛凛然有生气。

不详四川大学古代文学教授邱俊鹏《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惠山泉》

下一篇:宋·汪元量《废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