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江上驻王师":大军驻扎在秋风寒冷的江头,
# 王师:帝王的军队。
"暂向云山蹑翠微":难得踏着苍翠的云径,登山一游。
# 翠微:翠的山气。这里指青翠掩映的山峰。,蹑:蹑,踏。
"忠义必期清塞水":丈夫定要扫清中原,才是尽忠报国,
# 塞水:一作耳水,即洱水,与伊水同源出卢氏县的熊耳山;熊耳山在洛河伊山之间;这里洱水借指洛河一带或中原沦陷地区。
"功名直欲镇边圻":一直到镇守边疆,方算功成名就。
# 边圻:就是边陲,边疆。圻,边际。
"山林啸聚何劳取":收拾山林乌合可不费吹灰之力,
# 山林啸聚:封建统治者多用以指反抗其统治的人们聚集起事,即平常所说的“绿林”“响马”,其中有的是农民起义军。
"沙漠群凶定破机":北方凶顽的丑类,决不让施展阴谋。
# 沙漠群凶:指金人。
"行复三关迎三圣":收复边关迎回二帝,已不须多日,
# 行复三关迎三圣:三关泛指边塞上的关隘。二圣指被金人掳去的徽宗、钦宗二帝。三关:三个重要关口,历代所指不尽相同。这里当是指的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
"金酋席卷尽擒归":金人的头目要手到擒来,一个不留。
# 金酋:指金朝贵族统治者。部落的首领。
南宋初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字鹏举,谥武穆,后追谥忠武,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所率“岳家军”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著称。因反对宋金议和,遭宋高宗、秦桧忌惮,被解除兵权后遭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的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文辞刚劲。其早期喜欢在途中即兴写一些题壁、题记或诗赋。其能文且善墨,在词风和书法上都受到了豪放派苏轼的影响,遒劲洒脱。代表作品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满江红》。著有《岳武穆遗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国诗。诗中展现了南宋时期,岳飞在面对金兵侵扰与奉命应对农民起义军的复杂局势下,仍心系打败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通过对行军、登山等情景的描写,抒发了其忠义报国、扫除侵略者的坚定决心与豪迈英雄气概。
2. 分段赏析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从形象塑造看,描绘了秋风萧瑟中,王师驻守江边,诗人暂入山林的场景。“秋风”点明时令,营造出肃杀氛围;“驻王师”凸显军事行动。语言上,“蹑翠微”用词精妙,写出诗人登山的动态。表达技巧上,借景抒情,为后文抒情言志做铺垫,展现出诗人在紧张军事行动间隙的从容。“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内容主题上,直接抒发诗人忠义报国、渴望平定边患的雄心壮志。“必期”“直欲”语气坚定。语言风格慷慨激昂。表达技巧上,直抒胸臆,彰显其爱国情怀与远大抱负。“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从内容来看,将山林啸聚(农民起义军)与沙漠群凶(金兵)对比,认为农民起义军不足为惧,而对金兵则抱定破敌决心。表达技巧上,运用对比,突出抗金这一核心目标,体现诗人战略眼光与战斗意志。“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内容主题上,展现诗人迎回二圣、彻底打败金兵、擒获金酋的伟大愿景。表达技巧上,以豪迈的语言勾勒出胜利图景,进一步强化其英雄气概与爱国热忱,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上一篇:宋·王阮《和陶诗六首·和饮酒》
下一篇:宋·陆游《浣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