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尘土满征衣":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
#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经年:常年。
"特特寻芳上翠微":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 翠微:指翠微亭。,寻芳:游春看花。,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好水好山看不足":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够,
# 看不足:看不够。
"马蹄催趁月明归":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 归:归来。
南宋初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字鹏举,谥武穆,后追谥忠武,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所率“岳家军”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著称。因反对宋金议和,遭宋高宗、秦桧忌惮,被解除兵权后遭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的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文辞刚劲。其早期喜欢在途中即兴写一些题壁、题记或诗赋。其能文且善墨,在词风和书法上都受到了豪放派苏轼的影响,遒劲洒脱。代表作品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满江红》。著有《岳武穆遗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作于池州的记游诗,诗人一改词作中激昂悲壮的风格,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勾勒山水之美,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祖国河山的炽热深情,更彰显出”马背赋诗”的独特气质——在金戈铁马的生涯中,偷得片刻闲情拥抱自然,让豪迈与柔情在诗行中交织。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经年尘土满征衣”的军旅艰辛,反衬“特特寻芳上翠微”的出游欣喜,用长期紧张的戎马生活突出此次登临的难得,使情感形成强烈对比。叠词:“好水好山”以叠词强化对山水的赞美,既概括自然景色之美,又通过音节重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传达出对山河的无限喜爱与留恋。拟人:“马蹄催趁月明归”中“催”字赋予马蹄声以人的情态,仿佛马蹄在催促诗人归去,生动表现出沉醉美景而忘归的情态,暗含对山水的痴迷。
3. 分段赏析
起句如惊雷破空,以”经年尘土满征衣”道尽军旅生涯的沧桑。诗人身披战甲、驰骋南北,抗金复国的重任让他常年与尘土、征衣为伴,字里行间满是对紧张戎马生活概括。”经年”二字,说尽岁月在征衣上的厚重;”尘土”二字,既写实战的艰辛,亦暗喻时局的动荡。这般铺垫,恰似为”寻芳”埋下强烈的情感——正因常年被军务缠身,此刻登临翠微亭的”特特”之行,才更显珍贵。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转折,如弓弦骤松,透出豁然开朗的喜悦。”特特”二字精妙双关:既是”特地、特意”的强调,呼应首句”尘土满征衣”的压抑,凸显出游的难得;又模拟马蹄声,暗点出游方式,为尾句”马蹄催趁”埋下伏笔。”寻芳””翠微”则点明此行的意趣与目的地——踏访齐山美景,登临杜牧曾建的翠微亭,在历史与自然的交错中,释放久蓄的豪情。两句笔法大开大阖:首句如高山坠石,以沉郁起势;次句如溪水奔涌,以明快承接。尘土与翠微、征衣与寻芳,两组意象形成强烈对比,既展现诗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双重身份,亦让出游的欣喜在中更显浓烈。”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至三四句,跳出传统记游诗的景物铺陈,转而以主观感受直抒胸臆。”好水好山”看似平白,却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尽山水之美——无需细描,一个”好”字已涵盖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意象,既是诗人对池州山水的由衷赞叹,亦暗合”江山如此多娇”的家国情怀。”将流连山水的痴迷、对山河的眷恋浓缩其中,仿佛让人看见诗人策马缓行、目眩神迷的情态。结句”马蹄催趁月明归”以动写静,将沉醉推向高潮。马蹄声本是催促,却在此处化作诗意的注脚:暮色四合,月华初上,诗人仍因”看不足”而忘返,直至马蹄声打破沉醉。”催”字既写现实中归途的紧迫,亦反衬出山水魅力的难以抗拒;”月明归”则为画面染上朦胧诗意,让青山绿水在月光中更显空灵。值得玩味的是,”马蹄”呼应首联”特特”,形成首尾圆合的韵律美,而”月明”的静谧与”尘土满征衣”的喧嚣再次对照,让”热爱山河”的主题更显厚重。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记游为契机,深契作者对家国山河的炽烈深情。在艺术建构上别出机杼,突破传统游记诗的摹景窠臼——摒弃对自然物象的工笔细描,转而以心灵感知为轴心,将个体游历体验升华为情志的诗意流淌。结构布局颇具巧思:以时间演进为显性脉络,以情感起伏为隐性肌理,双线缠绕间,将登临览胜的欣悦之情层层铺展,于章法中见匠心。语言特质尤显独到,以“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笔触,化雅为俗、以白描传深意,让情志在浅近直白的字句中自然奔涌,形成“语浅而意深,情显而境远”的艺术境界。
下一篇:宋·秦观《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