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zhāng
zèng
zhāng
wán

朝代:宋作者:岳飞浏览量:2
xīn
mǎi
jiǔ
qīng
chūn
duì
jìng
kōng
jiē
bái
xīn
huā
xià
shào
nián
yīng
xiào
chuí
chuí
léi
fǎng
访
gāo
rén

译文

我没有心思去买酒来欣赏这春天的美好景致,对着镜子,徒然地叹息自己又添了新的白发。那花丛下无忧无虑的少年们,想必会笑话我吧,

逐句剖析

"无心买酒谒青春":我没有心思去买酒来欣赏这春天的美好景致,

# 青春:此处可解为青少年时代。唐刘长卿《戏题赠二小男》诗:“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见《刘随州集》),谒:禀告,陈说。,无心:初本无意,事出自然。佛教指解脱妄念的真心。《宗镜录》四十五:“所谓无心,何者?若有心则不安,无心则自乐。”

"对镜空嗟白发新":对着镜子,徒然地叹息自己又添了新的白发。

# 嗟:感叹。

"花下少年应笑我":那花丛下无忧无虑的少年们,想必会笑话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张溪赠张完》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作的七言绝句,最早收录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常州府志》,创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关于此诗背景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是岳飞拜访友人张完时所作,但因张完卒于1102年,故有学者猜测“张完”实为“张守”之误;也有看法认为,此诗是岳飞与张完长兄遵道子张大年一同凭吊张完墓时的纪念之作。诗中“高人”直指张完。 首句“无心买酒谒青春”,道出岳飞无心赏春饮酒的心境,暗示其被壮志未酬、岁月流逝所困。“对镜空嗟白发新”,借揽镜自照,发出年华易逝、功业未就的喟叹。后两句“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以少年的青春活力与自己骑羸马访人的老态相对比,既自嘲衰老,又通过拜访“高人”之举,展现出对贤才的敬慕与渴望志同道合之人携手报国的心情,与和诗中“声求色相皆邪妄,莫认为无疑是昔人”的超脱感悟相呼应,为全诗增添了几分人生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初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字鹏举,谥武穆,后追谥忠武,湖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所率“岳家军”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著称。因反对宋金议和,遭宋高宗、秦桧忌惮,被解除兵权后遭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岳飞的诗词散文都慷慨激昂,文辞刚劲。其早期喜欢在途中即兴写一些题壁、题记或诗赋。其能文且善墨,在词风和书法上都受到了豪放派苏轼的影响,遒劲洒脱。代表作品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满江红》。著有《岳武穆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过张溪赠张完》现存最早的文献记录可追溯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编纂的《常州府志》卷三十二,该诗创作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春。关于诗中“张完”其人及创作情境,学界存在多重解读。传统观点认为此诗是岳飞登门拜访友人张完时所作,但经考证,张完早在1102年便已离世,这一矛盾使得部分学者推测“张完”或许是“张守”的笔误,张守作为南宋名臣,与岳飞所处时代契合,具备交往可能。另有学者提出新说,指出这首诗或是岳飞与张完长兄遵道之子张大年一同前往张完墓地凭吊时,有感而发的纪念之作。诗中以“高人”尊称张完,暗含敬仰之情。此外,该诗后附的和诗“相别相逢不记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邪妄,莫认无疑是昔人”,以禅意哲思为背景,为探究岳飞创作心境与诗歌深层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无心买酒谒青春”,直白地展现出岳飞彼时的心境。在这大好春光里,常人或许会买酒畅饮,尽享青春的欢愉,可岳飞却“无心”于此。这“无心”二字,并非对青春美景毫无感知,而是他心中另有更为沉重之事萦绕,使其无暇顾及眼前的美好,一个心怀家国、肩负重任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次句“对镜空嗟白发新”,诗人对着镜子,无奈地感叹自己又添了新的白发。“空嗟”一词,尽显其内心的无力与悲哀。岳飞一心致力于抗金大业,多年来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为国家呕心沥血,却眼见壮志未酬,时光却已悄然流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后两句“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诗人的视角从自身转向外界。花下那些无忧无虑、尽情享受青春的少年,或许会嘲笑骑着瘦弱马匹、奔波劳累的自己。然而,岳飞此去是为拜访“高人”,这一行为体现出他对贤才的敬重以及对智慧和经验的渴望。他深知在实现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需要集思广益,向有识之士请教。同时,“垂垂羸马”不仅描绘了他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他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放慵》

下一篇:宋·曾巩《赏南枝·暮冬天地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