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shào
xīng
mǎo
dēng
jué
dǐng
xiǎo
tíng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3
piāo
miǎo
wēi
tíng
xiào
tán
zài
qiān
fēng
shàng
shuí
tóng
shǎng
wàn
héng
yān
làng
lǎo
qíng
huái
怀
yóu
zuò
tiān
xiǎng
kōng
chóu
chàng
shào
nián
háo
fàng
xué
shuāi
wēng
yàng

译文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我谈笑风生,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我与谁共同欣赏呢。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逐句剖析

"缥缈危亭":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

# 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笑谈独在千峰上":我谈笑风生,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

"与谁同赏":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万里横烟浪":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

# 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老去情怀":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

"犹作天涯想":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

#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空惆怅":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

"少年豪放":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

"莫学衰翁样":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 衰翁:衰老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是宋代叶梦得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词人独自登上高耸的“缥缈危亭”,在千峰之上笑谈,却无人同赏万里烟浪的孤寂场景。“缥缈危亭”“千峰”“万里烟浪”等景物描写,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下片直抒胸臆,虽已年老,却仍心怀天下,“天涯想”体现其报国之志,而“空惆怅”又流露出理想难酬的无奈。词人以“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劝勉年轻人要豪情万丈,不要学自己衰颓,既展现了旷达的胸襟,又暗含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全词语言自然明快,借登亭所见所感,抒发了归居后内心矛盾的情怀,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诗人叶梦得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卸任后隐居吴兴卞山时,创作了此词。作为南宋主战派重要人物,叶梦得目睹南宋朝廷南渡已达八载,中原大片失地却始终未能收复。面对朝廷一味向敌人妥协求和,致使众多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空有壮志难酬的局面,年近五十九岁闲居于此的他,在登亭之际借景述怀,写下此词,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与对当下时局的深深慨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登高抒怀的小令,描绘了词人独坐绝顶小亭、远眺万里烟浪的苍茫景象,体现了老而弥坚的家国情怀。词中既有“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豪情壮志,又以“少年豪放”相劝勉,在简练明快的语言中,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惆怅与勉励后进的殷切,展现了南宋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

2. 写作手法

倒装:上片末两句“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是倒装,正常语序应为“万里横烟浪,与谁同赏”。这样的倒装,先强调了无人同赏的孤独,再引出孤独的原因是山河破碎,北方失地不堪赏玩,突出了作者的忧国之情和孤独之感。照应:“烟浪”一词将缥缈烟云比作翻涌的波浪,既生动描绘出云雾缭绕、烟波浩渺之景,又与“万里”相呼应,以空间的广远与烟浪的苍茫,共同勾勒出雄浑壮阔又略带朦胧迷茫的意境,暗含作者对北方失地的眺望与忧思;“少年豪放”与上片“笑谈”二字遥相呼应。“笑谈”勾勒出潇洒不羁之态,与下片“少年豪放”所彰显的豪迈精神高度契合,使词作在情感脉络与意境营造上前后贯通,尽显构思精巧之妙。借代:用“万里”来借代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以距离的遥远来代指特定的地域范围,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所涉及地域的广阔,以及作者对沦陷区的关注和忧虑。

3. 分段赏析

“缥缈危亭”,开篇直接点题,“缥缈”一词生动描绘出亭子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状态,形象展现出亭在绝顶的高且小之态,紧扣“绝顶小亭”。“危亭”突出亭高,因其在弁山绝顶,乃吴兴最高峰。“笑谈独在千峰上”,由亭及人,呼应“登”字。身处绝顶小亭,登亭者有置身“千峰上”之感。“笑谈”展现轻松之态,“独”字却透露出内心孤独,为下文情感抒发埋下伏笔。“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这两句倒装。一方面暗示北方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另一方面反映主战派受排挤,作者难寻志同道合之人共复失地、共赏美景。“万里”喻广远,指吴兴以北至沦陷的中原地区,“烟浪”将烟云比作波浪,与“万里”呼应,描绘出北望中原的迷茫景象,“赏”字蕴含恢复失地后登临赏览的愿望,“与谁同赏”回应“独”字,体现作者复杂情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过片表明作者虽老,仍以天下为己任,心怀恢复中原的壮志,展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天涯想”明确指恢复中原的志向,“犹作”二字凸显其执着与渴望。“空惆怅”,三字收住“天涯想”。作者闲居卞山,不知何时能复出效力,豪情化为无奈的惆怅,“空”字钩销美好想望,使其回到孤独现实,流露出颓丧情绪。“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作者虽惆怅,但爱国热情未灭,劝诫儿辈要豪放,不要学自己“空惆怅”的衰老模样,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借“少年豪放”唤起恢复中原的豪情,与“笑谈”呼应,使全词结构严谨、情感连贯。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简练明快的口语入词,却蕴含深沉的家国情怀。借助“万里横烟浪”的壮阔意象,将登高时的孤寂感与家国忧思融为一体。语言平实自然,多用口语化表达,却又不失含蓄深婉。词中情感跌宕起伏,既有“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豪迈壮志,又有“少年豪放”的劝勉之语,在矛盾交织中展现了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全词篇幅虽短,却曲折回旋,既抒发了超然旷达的胸襟,又暗含孤寂惆怅的情怀,于简练语言中完成从个人情感到家国大义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然已经鬓染秋霜,却壮心未已,仍然热爱生活,充满生命的力量的人。

不详山西传媒学院教授夏东锋《论叶梦得词的题材类型和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下一篇:宋·陆游《村居书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