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烟离绪":看着断断续续的云烟,离愁别绪之情油然而生。
"关心事":更令我情怀关切的事情,
"斜阳红隐霜树":是那一轮斜阳映射出来的一片残红,渐渐隐没于绛红的霜叶树林里。
"半壶秋水荐黄花":我提来了半壶秋水,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
# 荐黄花:插上菊花。荐:插。
"香噀西风雨":在秋风秋雨之中,菊花依然旧香气喷溢,散发着阵阵幽香。
# 噀:含在口中而喷出。
"纵玉勒、":纵有骏马、
# 玉勒:马络头。指代马。
"轻飞迅羽":像空中飞翔的小鸟一样轻飞迅疾,
# 迅羽:这里形容骏马如疾飞鸟。
"凄凉谁吊荒台古":又有谁有心去凭吊凄凉、荒败的古台遗迹?
# 荒台:彭城(徐州)戏马台。项羽阅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阳日曾登此台。
"记醉踏南屏":记得我们曾经醉态朦胧,一起踏着歌声,去游览南屏,
# 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南屏晚景为西湖十景之一。
"彩扇咽寒蝉":手持彩扇歌舞,寒蝉的哀鸣与歌声交织,
"倦梦不知蛮素":如今只能在倦梦中与你相会,连蛮素也早已不在身旁。
# 蛮素:指歌舞姬。
"聊对旧节传杯":如今面对重阳旧节,只能勉强举杯,
# 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旧节: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尘笺蠹管":信笺积满灰尘,笔管爬满蛀虫,
# 尘笺蠹管:信笺积尘,笛管生虫。
"断阕经岁慵赋":未写完的词章已搁置多年,再无心续写。
# 断阕:没写完的词。
"小蟾斜影转东篱":残缺的月亮斜照东篱,
# 东篱:用陶渊明重阳待酒东篱事。,小蟾:未圆之月。
"夜冷残蛩语":寒夜凄冷,蟋蟀的哀鸣声断断续续。
# 残蛩语:指蟋蟀发出的悲啼。
"早白发、":早生的白发、
"缘愁万缕":皆因愁绪如万缕纠缠。
"惊飙从捲乌纱去":狂风卷走了我的乌纱帽,我也无心整理。
# 乌纱:《旧唐书·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用晋孟嘉登高落帽故事。,捲:一作卷。
"漫细将、":徒然仔细地、
"茱萸看":看手中的茱萸,
# 茱萸:古俗,重阳登高戴茱萸花。
"但约明年":只能约定明年重阳,
"翠微高处":再登那青山高处。
# 翠微:山气青绿色,代指山。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重阳节令词,也是一首悼亡词。描绘了秋日重阳断烟残阳、秋雨黄花萧瑟之景,通过追忆与亡妾醉踏南屏山的往事,刻画了词人孤影传杯、尘笺蠹管的颓唐心境。既体现对亡姬刻骨铭心的思念,又暗含人生无常、韶华易逝的悲怆。
2. 写作手法
用典:“荒台古”暗引彭城戏马台典故,项羽曾于彭城戏马台阅兵,南朝宋武帝重阳登临此台宴饮,词人借荒台吊古之景,暗寓朝代兴衰之叹与身世飘零之悲。“惊飙从卷乌纱去”反用孟嘉落帽典故:晋人孟嘉重阳登高落帽犹自从容,词人却以“惊飙卷帽”写尽鬓发散乱、心神俱疲之态,将晋人雅趣化为宋人愁绪。“茱萸”“翠微”化用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诗意,茱萸本为重阳佩饰,此刻却成约期明岁之信物,翠微山色寄托重逢虚望,典故翻新而哀婉愈深。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始“断烟离绪”,短短四字便将情景完美交融,凝练而生动,仿若一根无形的线,贯穿了整首词的情感脉络。“断烟”描绘出眼前那缥缈而又带着几分孤寂的景色,而“离绪”则直抒胸臆,将词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展露无遗。在重九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词人登上山峰高处,抬眼望去,只见“斜阳红隐霜树”。由于重九时节烟雨迷蒙,直到傍晚时分,那斜阳也未能穿透云层,只是隐隐约约地将一抹残红隐没在霜树之中。这黯淡的景色,与词人此时凄凉的心境相互映衬,在这凄凉的时节,愈发烘托出他内心深处抑郁的情绪。重阳佳节,本是菊花肆意绽放之时。词人在风雨中折来几枝黄花,插入壶中。那菊花的香气,混合着雨气弥漫开来,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在这凄风冷雨的笼罩下,还有谁会有兴致快马加鞭去登上荒台吊古呢?“吊荒”一词,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词人无尽的伤逝之痛。这让他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当年与爱妾在重九登高时的美好情景。那时,爱妾手持彩扇,清歌婉转,扇底传出的歌声与寒蝉的鸣叫交织在一起,声声悲凉。而词人自己则酒酣耳热,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情境中,甚至都有些忘却了爱妾就在身旁。上片通过对眼前萧索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往昔与爱妾醉游南屏山往事的追忆,渲染出浓厚的悲剧气氛,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词人的凄楚情怀,有力地烘托出他思念亡妾的凄苦心境。下片则着重描绘亡妾死后,词人那百无聊赖、凄怆不堪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位词人,竟然到了“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的地步,信笺积满了灰尘,笔管也被蠹虫蛀蚀,未完成的词章搁置了一年又一年,却始终提不起兴致去续写。由此可见,他的心已然如死寂的寒灰,这无疑是对亡妾极度思念的体现。“惊飙从捲乌纱去”一句,巧妙地活用了孟嘉之典。在晋代,孟嘉在重九登高时,帽子被风吹落,他却从容自若,传为千古美谈。然而,在吴文英这里,这并非是表现豁达大度,而是展现出他此刻的无所顾忌和心灰意冷,无心去在意世俗的眼光。如今又是重阳佳节,词人虽勉强举杯传盏,但内心实则毫无兴致。“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捲乌纱去”,这两句从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化用而来。杜甫诗中的意思是,即便登高时风吹落帽子,露出满头白发,他也能含笑重新戴上,并请旁人帮忙整理,展现出一种洒脱旷达的心态。但吴文英此词之意却截然不同,他已不再因风吹帽落、露出白发而感到羞愧,在他心中,爱妾已逝,自己身心俱疲,已无欢乐可言,索性一切都听之任之。这种态度,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内心极端沉痛绝望的心情。结语“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三句,同样化自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笑把茱萸仔细看”。杜甫的诗句表达的是,今年重九姑且勉强寻欢作乐,却不知明年此时自己是否还康健。而吴文英在今年未能登高的情况下,遥想着明年或许有机会。杜甫细看茱萸时,心中虽有忧虑,但仍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许;吴文英虽也看着茱萸,可一个“谩”字,却尽显他内心的索然无味。如此一来,明年翠微高处的约定,也不过只是随口一说罢了。杜甫在佳节之际还能强作欢笑,而吴文英却连强颜欢笑都难以做到,他的无聊与沉痛更甚于杜甫,这归根结底是时代的沧桑变迁以及个人身世的坎坷遭遇所导致的。
4. 作品点评
吴梅在《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序》中论及梦窗词时指出:“吴词潜气内转,上下映带,有天梯石栈之妙。”这一评述揭示出梦窗词作独特的艺术特质:表层脉络贯通、意象完整的“上下映带”,实则依托内在气韵流转的“潜气内转”;“天梯石栈”之喻既展现其词境大开大阖的跌宕起伏,又暗含贯通首尾的气脉联结。词中“霜树”“萸花”“传杯”诸意象属实写层面,而“斜阳”“翠微”等意境则属虚笔勾勒,虚实相生间构建出清晰的抒情脉络。这种艺术特征恰与西方文论说“美是杂多和整一的结合”相契合。梦窗词不仅精于字句锤炼,更着力于意境熔铸,其华美词藻与深邃神韵浑然一体。解读此类作品时,须着重把握其气韵流转的艺术特质与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下一篇:宋·叶绍翁《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