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gāo
xiá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lín
gāo
tíng
xià
shí
shù
biàn
便
shì
jiāng
bàn
shì
é
méi
xuě
shuǐ
yǐn
shí
jiē
yān
guī
xiāng
zāi
jiāng
shān
fēng
yuè
běn
cháng
zhǔ
xián
zhě
biàn
便
shì
zhǔ
rén
wén
fàn
fēng
xīn
yuán
chí
shú
shèng
suǒ
zhě
shàng
liǎng
shuì
zhù
qián
ěr

译文

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想着回家乡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逐句剖析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

# 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便是大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

"其半是峨眉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

"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想着回家乡呢!

"江山风月":江山风月,

"本无常主":本来是没有主人的,

"闲者便是主人":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

#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与此孰胜":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

# 胜:优美,美好。

"所不如者":我比他差的,

"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 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两税:夏秋两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皋闲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篇虽短,却生动地展现了苏轼超旷豁达的性格。文章通过对临皋亭下江水的描写,表达了“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豁达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临皋闲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在黄州期间,苏轼在郡城东面的旧营地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之间,通过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来抒发内心的郁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临皋闲题》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以临皋亭下长江的雪水为引,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仕途失意,苏轼却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认为只要内心闲适,何处都可为家。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超脱,体现了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活哲学。文章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写临皋亭下临大江,饮食沐浴皆取江水,借眼前江景抒发不必归乡的旷达之情。对比:“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将范子丰新第园池与临皋亭对比,突出此地虽无园池奢华却无赋税的特点,进一步衬托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3. 分段赏析

前五句:“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苏轼开篇描绘了临皋亭的地理位置,亭下不远处便是大江,江水一半来自峨眉山的雪水。他在这里饮食沐浴,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生活的满足和对故乡的思念。这句话中的“何必归乡哉”反映了苏轼内心的无奈和超脱,虽然思念故乡,但也能在异地找到心灵的慰藉。中间三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认为江山风月等自然美景本无固定的主人,只有那些能够闲适地欣赏它们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人。这句话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豁达和超脱。后四句:“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苏轼提到范子丰新建的园池,与临皋亭相比,虽然各有千秋,但临皋亭没有两税和助役钱的负担。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苏轼对临皋亭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正话反说,实则是对临皋住地无苛税、无新法干扰的庆幸和赞美。

4. 作品点评

《临皋闲题》作为苏轼的随笔小品,深刻体现了他“闲者便是江山主人”的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对临皋亭下江水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闲适心境的能力。他以“闲适空灵”的心态去欣赏自然之美,认为只有在心灵自由的状态下,才能真正领略自然的千姿百态,获得审美与艺术的享受。结尾处,苏轼以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了对临皋住地无苛税、无新法干扰的庆幸与赞美。这种豁达的态度,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全文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下一篇:宋·王安石《伯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