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尽":花落花又开,
"柳无穷":柳叶绿又衰。
"应与我情同":与我此时情相近。
"觥船一棹百分空":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
# 一棹: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觥船:大酒杯。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何处不相逢":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瑶琴朱弦不再吟。
"知音少":自今以后少知音。
"天若有情应老":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 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
"今古梦茫茫":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以细腻如丝的笔触,将离情别绪刻画得深婉真挚,却又不着一丝凄楚悲戚之感,尽显温柔蕴藉之美。在抚今追昔间,一句“今古一梦”,道尽沧桑感慨,蕴含着对人生境遇的喟叹,背后藏着的,是词人历经沉浮后独特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寥寥数语,既有赠别时的缱绻深情,又有对人生的深沉思索,在婉约的词风中,展现出别样的厚重与韵味,让人为之动容。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借花柳无尽、遍布各处,与人的离合聚散、苦乐悲欢相似,以花柳比离情,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婉转表达离别痛苦。用典:“觥船一棹百分空”,出自杜牧《题禅院》诗,作者借此强作旷达、故示洒脱,表达以一醉消百愁的心境。直抒胸臆:“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直接抒发因挚友远去,内心空虚寥落的离别哀伤;“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直陈对利名如梦的感悟,以理相劝友人。
3. 分段赏析
《喜迁莺·花不尽》起笔“花不尽,柳无穷”,看似寻常的花柳,在作者笔下成为寄托离情的独特意象。花与柳,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物,它们的身影遍布海角天涯,数量无尽、广袤无边。更重要的是,花柳的生命轨迹——生长、繁茂、衰谢,恰似人的生死、盛衰。在离合聚散之时,花柳的荣枯仿佛也在诉说着人间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以花柳作比,将作者心中无尽无穷的离情衬托得淋漓尽致,婉转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痛的深沉。“觥船一棹百分空”,此句巧妙化用杜牧《题禅院》的诗意。晏殊在此强作旷达之态,故作洒脱之语,试图以一醉解百愁来劝慰友人,也宽慰自己。“何处不相逢”,又以未来或许还有重逢的可能来互相慰藉。这温言软语的抚慰背后,是作者竭力摆脱离别的痛苦,却又深感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既有着对离别的不舍与无奈,又努力表现出豁达开朗,两种情绪交织,更显真挚。下片“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词情陡然一转,正面切入离别之情。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如今朱弦声悄,只因挚友即将远去,作者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空虚寂寥之感。“天若有情应老”,化用李贺诗句,直抒胸臆,将难以抑制的离别哀伤尽情宣泄而出。到了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这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与上片着眼当下离别、以情相劝不同,此处是透过表象,以理相劝。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身处上层社会,但朝廷中派别林立、倾轧不断,政治局势风云变幻,让他深刻体会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的波谲云诡以及人世的盛衰无常。抚今追昔,一切都恍然如梦。他将自身的感悟融入劝语,希望友人能看淡名利。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风格独特,与作者其他作品大相径庭。它明快自然,行文仿若行云流水。思想内核彰显两面,一是对名利的不屑,二是将情感寄托于山水歌酒间,展现出别样的超脱与自在。
# 作者不假外物,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因而全篇给人以明快俊爽之感。
不详著名哲学家李飞跃
上一篇:宋·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下一篇:宋·刘克庄《风雪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