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收":月亮已收起了光华,
# 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云淡霜天曙":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
# 曙:天明。,霜天:秋季之天。
"西征客、此时情苦":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
# 西征客:西行的人。
"翠娥执手送临歧":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
# 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翠娥:美女的代称。
"轧轧开朱户":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 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千娇面、":千娇百媚的脸庞、
"盈盈伫立":美好地站在那里,
"无言有泪":没有话只流泪,
"断肠争忍回顾":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 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我乘坐的一叶扁舟,
"便恁急桨凌波去":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
"贪行色、":船家急于赶路、
"岂知离绪":哪里知道离别的心绪,
"万般方寸":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
# 方寸:心思、心绪。
"但饮恨":我只得心怀怨恨,
"脉脉同谁语":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
# 脉脉:内心情感无法倾吐而沉默貌。
"更回首、":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
"重城不见":重城已看不到了。
"寒江天外":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
"隐隐两三烟树":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别情词。通过写离别时和离别后行者、送者的心情,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离人内心的痛苦。
2. 写作手法
铺叙:词人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以景结情: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此前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以“月华收”点明时间推移,夜色褪去,晨光熹微,暗含“黎明将至,离别在即”的紧迫感。“云淡霜天”渲染清冷萧瑟的氛围,霜天意象既实写秋景,又暗喻离人内心的孤寒。“西征客”点明远行之人的身份,“情苦”二字总括全篇情感基调,奠定凄怆基调。“翠娥”代指送别的女子,“执手送临歧”以动作特写展现离别瞬间。“轧轧开朱户”中“轧轧”拟声,既写门轴转动的刺耳声响,又暗示心扉撕裂的痛楚。“千娇面”与“无言有泪”形成反差:女子娇美的容颜因离别而凝滞,泪眼相对却难舍难言。“断肠争忍回顾”以反问收尾,写尽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画面定格在泪眼朦胧的凝望中。下片,“一叶兰舟”化用李清照“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但此处更显孤寂。“急桨凌波”写舟行匆匆,与送行者“伫立凝望”形成动静对比。“贪行色”批判远行人对离情的漠然,反衬出离人“万般方寸”的煎熬。“饮恨”与“脉脉同谁语”将无声的悲怆推向极致,内心千言万语却无人可诉。“更回首”是绝望中的一瞥,视角由近及远:重城渐隐,寒江浩渺,天际唯余“两三烟树”。“寒江”与“烟树”构成朦胧的远景,既暗示行程渺茫,又隐喻别后音信难通。“隐隐”二字虚实相生,将现实之景与心头雾霭融为一体,余恨如烟,绵延不绝。
4. 作品点评
全词写景抒情,铺叙有致,层层渐进,语言浅淡而意深情挚,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写景叙事抒情,三位一体,体现了柳词的特色,是一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离别之作。
# 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从这首词的结句很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它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它“高处不减唐人”。
清《唐宋词鉴赏集》引况周颐《蕙风词话》
# 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宋·无名氏《九张机(其一)》
下一篇:宋·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