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luò
méi
tíng
xiè
xiāng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luò
méi
tíng
xiè
xiāng
fāng
cǎo
chí
táng
绿
chūn
hèn
zuì
guān
qíng
guò
lán
gān
shí
huā
xián
kàn
huā
zhī
zuì
hòu
jiā
jiè
shī
shī
宿

译文

庭院的亭台楼阁间,梅花飘落,香气犹存,池塘边的芳草已长出嫩绿的新叶。春日的愁恨最牵动情思,太阳越过弯曲的栏杆。什么时候能在花丛中悠闲自在,尽情看够花枝。喝醉后不要再想家,就借住在师师之处。

逐句剖析

"落梅庭榭香":庭院的亭台楼阁间,梅花飘落,香气犹存,

"芳草池塘绿":池塘边的芳草已长出嫩绿的新叶。

"春恨最关情":春日的愁恨最牵动情思,

"日过阑干曲":太阳越过弯曲的栏杆。

# 日过阑干曲:这一句化用了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以表达思念之情。

"几时花里闲":什么时候能在花丛中悠闲自在,

# 几时花里闲:“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看得花枝足":尽情看够花枝。

"醉后莫思家":喝醉后不要再想家,

"借取师师宿":就借住在师师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是北宋晏几道所作的词。该词以曲折穿插、错落有致的叙述,描绘春日庭院景象,抒发游子思家之情。上片借景抒情,以落梅飘香、芳草碧绿之景,烘托春愁;下片直抒渴望闲赏花枝的心境,以及醉后借宿的无奈。词作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起伏跌宕。其语言含蓄婉约,情感表达细腻,将游子春日情思刻画入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游子思乡题材。通过描绘春日庭院的景色与自身行为,表达了游子在春日里强烈而真挚的思家之情,以及在愁绪中渴望闲适、寻求慰藉的复杂心境。

2. 分段赏析

上片:“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起笔便勾勒出一幅春日园林美景。庭院中,梅花初落,香气仍在庭榭间萦绕;池塘边,芳草已呈现出一片翠绿之色。这两句从嗅觉与视觉的角度,细腻地描绘了春景的清新与生机,为下文抒情做了巧妙铺垫。“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此两句看似平实,实则蕴含着深沉曲折的情感。“关情”一词,点明主人公对春景格外倾心关注。对于游子而言,春景越明艳,勾起的离愁别恨便越浓烈。“日过阑干曲”,暗示主人公每日在园中栏杆曲折处徘徊,时刻留意着春景的变化,从梅花的开落,到景色的更迭,都一一印刻在他的记忆里。这不仅暗中交代了时间的流逝,也生动展现了春恨从萌生到蔓延的过程,将“春”字写得鲜活灵动,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与感慨。上片四句,含蓄而深刻地传达出游子的春愁别绪。下片:“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情感进一步发展,主人公直白地表达出对悠闲赏花时光的渴望。尽管他钟情于春光,却因种种羁绊,连赏玩花枝的闲暇都没有,“看得花枝足”成为他内心急切的期盼。这种对赏花的渴望,实则是对摆脱现实束缚、获得心灵慰藉的向往。“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词意在此陡然一转,主人公借醉酒逃避思乡之愁,甚至想要借住歌妓师师之处。这看似放达不羁的举动,背后却是难以排遣的孤寂与无奈,将春恨之情推向高潮。下片通过直白的倾诉与夸张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宣泄了主人公的春恨,使读者更能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下一篇: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