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g
shān
guān
hǎi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2
wàn
kūn
lún
shuí
záo
biān
làng
pāi
tiān
lái
xiǎo
hán
yún
lián
qióng
屿
chūn
nuǎn
lóng
huà
zhé
léi
láng
yuàn
xiān
rén
chù
líng
zhé
shǐ
使
zhě
shí
huí
áo
yóu
bàn
zài
jiāng
shǐ
jué
jīn
zhāo
yǎn
jiè
kāi

译文

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江阔水大,波浪拍天。登临狼山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冬眠垫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灵槎使者什么时候回来呢?从前多半在江湖游览,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

逐句剖析

"万里昆仑谁凿破":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

"无边波浪拍天来":江阔水大,波浪拍天。

"晓寒云雾连穷屿":登临狼山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

"春暖鱼龙化蛰雷":春暖之后,春雷动,冬眠垫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

# 蛰雷:惊醒蛰虫之雷。初发的春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

# 阆苑:传说中仙人的住处。

"灵槎使者几时回":灵槎使者什么时候回来呢?

# 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

"遨游半在江湖里":从前多半在江湖游览,

"始觉今朝眼界开":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

# 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狼山观海》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人登狼山观海,以“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写大海雄浑气势,“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绘不同季节海景。用“阆苑”“灵槎”典故,发对仙境和仙人之问。尾联将以往江湖游历与观海对比,抒对海赞美及眼界大开之感。运用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语言豪放,意境开阔,展现其开阔胸怀和对未知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安石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对广阔的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狼山位于今江苏南通,濒临大海。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王安石登上狼山,眺望无边无际的大海,被眼前雄浑壮阔的景象所震撼,内心涌起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于是挥笔写下此诗,表达他对大海的赞美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大海的雄浑壮阔,从不同季节的角度,描绘了清晨云雾缭绕连接着远处的岛屿,春天温暖时鱼龙变幻如同蛰雷般震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了江湖之后,登上狼山观海,才觉得眼界大开,抒发了对大海的赞美和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诗人想象大海的波涛如同是从万里之外被凿破的昆仑仙境中汹涌而来,赋予大海以神秘而磅礴的力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借景抒情:“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通过描写不同季节大海边的景色,如清晨的云雾、春天的鱼龙变幻等,借景抒情,既展现了大海的神奇和多变,又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用典:“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运用了“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和“灵槎”(传说中能通往天河的木筏)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和未知世界的向往。对比:将自己以往“遨游半在江湖里”的经历与如今在狼山观海“始觉今朝眼界开”进行对比,突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此次观海给诗人带来的震撼,使诗歌的情感更加鲜明。

3. 分段赏析

首联“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诗人以极具气势的问句开篇,想象着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仙境,让这无边无际的波浪拍打着天际汹涌而来。生动地描绘出大海的雄浑壮阔和磅礴气势,为全诗奠定了雄浑豪迈的基调。颔联“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这一联从不同季节的角度进行描写。清晨时分,寒意中云雾缭绕,连接着远处的岛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春天温暖的时候,鱼龙变幻,如同蛰雷般震撼,展现了大海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对不同季节景色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大海的形象。颈联“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发出对仙境和仙人的追问,“阆苑仙人”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境界,“灵槎使者”则代表着探索未知世界的使者。这两句诗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尾联“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诗人回顾自己以往大多在江湖中遨游的经历,而登上狼山观海后,才真正觉得眼界大开。通过对比,突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此次观海给自己带来的全新感受,抒发了对大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

4. 作品点评

《狼山观海》巧妙地运用想象、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大海的雄浑壮阔、神奇多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语言雄浑豪迈,富有感染力,从对大海的描写到对仙境的追问,再到对自身经历的感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赞美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又体现了他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岩《澜溪》

下一篇:宋·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