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ēi
zhī
tóng
méi
huā
xiā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2
qiǎn
qiǎn
chí
táng
duǎn
duǎn
qiáng
nián
nián
wèi
ěr
liú
fāng
xiàng
rén
yǒu
yán
qīng
guó
tiān
jiào
xiāng
niǎo
huáng
jīn
wēi
duò
tuán
hóng
qiǎo
néng
zhuāng
chán
juān
zhǒng
bīng
xuě
chūn
fēng
xiào
táng

译文

池塘水浅,围墙低矮,年复一年,我为你怜惜这易逝的芬芳。你默默无言却自有深意,上天赋予你倾国倾城、至死不散的幽香。花蕊如黄金丝缕袅袅低垂,仿佛随时要坠落,花蒂似红蜡团簇,精巧地装点枝头。你如同冰清玉洁、姿态美好的女子,依偎春风中,笑看那艳俗的野棠花。

逐句剖析

"浅浅池塘短短墙":池塘水浅,围墙低矮,

"年年为尔惜流芳":年复一年,我为你怜惜这易逝的芬芳。

# 惜:吝惜。,尔:你。

"向人自有无言意":你默默无言却自有深意,

# 意:心愿,意向。

"倾国天教抵死香":上天赋予你倾国倾城、至死不散的幽香。

# 抵死香:分外香。抵死,分外。

"须袅黄金危欲堕":花蕊如黄金丝缕袅袅低垂,仿佛随时要坠落,

# 须袅黄金:金黄色的花须。袅:张本校:一作撚。

"蒂团红蜡巧能装":花蒂似红蜡团簇,精巧地装点枝头。

# 蒂团红蜡:指红梅花蒂。蒂,花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婵娟一种如冰雪":你如同冰清玉洁、姿态美好的女子,

# 婵娟:美女,这里指梅花。

"依倚春风笑野棠":依偎春风中,笑看那艳俗的野棠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律诗。此诗以梅花为核心意象,通过拟人、象征等手法,塑造了梅花高洁孤傲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首联“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以简淡笔墨勾勒梅花生长环境,暗含对自然之美的珍视;颔联“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梅花以倾国佳人的风姿,将梅香升华为超越生死的精神气节;颈联“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通过黄金蕊、红蜡萼的精妙比喻,既写梅的形态之美,又暗含对世俗浮华的讽喻;尾联“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以冰雪喻其纯洁,通过与野棠的对比,突显梅花遗世独立的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精准地捕捉了梅花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了梅花的形象和气质。

2. 写作手法

拟人:颔联“向人自有无言意”赋予梅花高士情态,以“无言意”写其孤傲;尾联“笑野棠”以拟人对比,突显梅花超然物外的风骨。比喻:颈联“须袅黄金”“蒂团红蜡”将花蕊比作摇曳金丝、花托喻为精巧红蜡,以明喻呈现梅花的形态与色泽之美。虚实相生:颔联“倾国天教抵死香”以“天教”虚写梅香的天赋神韵,与“抵死香”的实体嗅觉结合,虚实交织强化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三)》首联“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梅花生长的清幽环境。颔联“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运用双重拟人化策略:前句赋予梅花“欲说还休”的含蓄情态,后句将梅香拟作倾国佳人以死殉美的决绝,其中“抵死”二字突破传统咏梅诗的婉约。颈联“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以“黄金”喻蕊丝之璀璨、“红蜡”拟萼片之晶莹,通过“危欲堕”的动态与“巧能装”的静态形成矛盾。尾联“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冰雪”象征高洁品性,“野棠”隐喻世俗争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崔鶠《江月图》

下一篇:宋·释智圆《心交如美玉》

猜你喜欢